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65章(1 / 2)

她从“古艺新境”的筹备说起,讲到拜访手艺人的艰辛与收获,讲到周慧团队的加入,讲到姨婆捐赠老绣片的感动,讲到“工艺青苗计划”的开展,每一个细节都饱含深情。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也遇到过很多困难,比如工艺落地难、成本控制难、市场认可度不高等,但幸好有很多人支持我们,比如王丽姐的投资,周慧姐团队的专业指导,还有各位手艺人的倾囊相授,以及广大消费者的认可,才有了‘苏州记忆’今天的成绩。”

苏木补充道:“我们的核心理念是‘让传统工艺活在日常’,所以我们的产品都以实用性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融入传统工艺和文化内涵。比如这款缂丝竹编收纳篮,既能用来装东西,又能作为装饰品。”

“这款苏绣榫卯台灯,既能照明,又能彰显主人的审美品味。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传统工艺不再是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是能走进千家万户的生活用品。”

李敏认真记录着,时不时提出问题:“那你们在挖掘传统工艺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印象特别深刻的事情?”

徐佳莹想起了拜访蓝印花布吴匠人的经历,眼神变得温柔:“我们拜访过一位做蓝印花布的吴匠人,他已经七十多岁了,做这行快五十年了。蓝印花布的染制过程非常复杂,要经过脱脂、裱纸、刻版、刮浆、染色、晾晒等多道工序。”

“而且全靠手工操作,非常辛苦。吴匠人说,现在年轻人都嫌这行又苦又累,赚钱慢,没人愿意学,他担心自己百年之后,这门手艺就没人传承了。”

“后来我们把蓝印花布的纹样融入到文创设计中,开发了蓝印花布帆布包、围巾等产品,销量很好。我们把这个消息告诉吴匠人时,他特别开心。”

“还主动提出要教‘青苗计划’的学员染制蓝印花布。现在已经有三位学员跟着他学习,吴匠人说,他终于不用担心手艺失传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