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百世修仙:我能固定天赋> 第390章 平静三年(四千字大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90章 平静三年(四千字大章)(1 / 2)

弹指三年。

盘剑宗,一处修行道场坐落于半山腰,地面铺着平整的青石板,石板缝隙中滋生着淡淡的灵气。

中央矗立着一座丈许高的讲道台,台身刻满引气聚灵的符文,闪烁着柔和的光晕。

此刻,讲道...

初语塔?人间版的第一缕晨光洒在共忆之树的叶尖上,露珠滚落,触地即化作一串微弱的声波,像是谁在轻声唤着名字。小镇的空气里弥漫着槐花与泥土交融的气息,仿佛时间本身也在这里放慢了脚步,生怕惊扰了沉睡未醒的记忆。

小女孩靠在老者肩头,呼吸渐稳,眼神却始终望着那座缓缓升起的塔影。她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手腕内侧??那里原本有一道淡淡的银线印记,是“守门童”身份的烙印,如今已悄然隐去,只留下一圈若隐若现的光晕,像极了月夜下湖面泛起的涟漪。

“爸。”她忽然开口,声音很轻,却穿透了清晨的寂静,“你还记得我第一次叫你‘爸爸’那天吗?”

老者一怔,眼底浮现出一丝痛楚与愧疚交织的情绪。他当然记得。

那是七年前的一个雨夜,小女孩蜷缩在忆疗所的角落,发高烧到神志不清。她嘴里反复呢喃着一些零碎的名字:张阿婆、李铁柱、陈小满……都是早已逝去之人。可就在他准备离开时,她突然睁开眼,直勾勾地看着他,用尽力气喊了一声:“爸爸!”

那一声,不是亲昵,而是控诉。

因为她认出了他??那个在第七世轮回中亲手删除自己记忆、逃避责任的父亲;那个宁愿让百万亡魂沉沦也不愿面对母亲之死的男人。

可现在,她问得如此平静,仿佛那场撕心裂肺的重逢从未发生。

“我记得。”老者低声说,嗓音沙哑,“那天你说完就昏过去了,整整三天没醒。”

“嗯。”她点头,“其实那时候我已经知道你是谁了。渡忆仪残留在井底的讯号告诉我很多事,包括你每一次重生都选择抹除关于‘母亲’的一切。但我不怪你。”

“为什么?”他几乎是颤抖着问出这句话。

“因为你最后回来了。”她转过头,目光清澈如洗,“哪怕迟了七世,你也终究踏上了这条路。而我……只是替那些等不及的人多记了一阵子罢了。”

话音落下,远处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一个穿着粗布衣裳的老妇人提着竹篮走来,篮中盛着几块刚出炉的槐花饼,热气腾腾。她在菜园外停下,将一块饼轻轻放在石阶上,又从怀里掏出一张泛黄的纸条,小心翼翼地压在饼下。

纸上写着一行歪歪扭扭的字:

>“娘,今年花开得早,我给您留了一份。”

她没说话,只是跪在地上磕了个头,然后转身离去,背影佝偻却坚定。

小女孩看着那一幕,嘴角微微扬起。“你看,爸,他们开始学会了。不是被动地被记住,而是主动去记住别人。”

老者望着那块饼,喉结滚动了一下。他知道,这是“记忆传递”权限开启后最深刻的变化??人们不再依赖守门童的力量,而是用自己的方式唤醒遗忘,修补断裂的情感链条。

就在这时,井口再次震动。

这一次,并非金光或蓝芒,而是一股温润的乳白色雾气自水面升腾而起,缭绕成环,在空中凝成一幅流动的画面:

一位年轻女子站在厨房里,围着一条洗得发白的围裙,正将面团揉成圆饼。窗外春雨淅沥,屋檐下的风铃叮当作响。她一边忙碌一边哼着歌谣,偶尔抬头望向门外,眼里满是期待。

“快好了啊,昭阳,回来就能吃上热的。”

画面戛然而止。

老者浑身剧震,猛地站起身,踉跄几步扑到井边,伸手想要抓住那消散的雾气。“妈……妈!”他嘶吼着,泪水汹涌而出,“是你吗?你还在这儿?”

没有回应。

唯有井水轻轻荡漾,倒映出他苍老的脸庞和身后那棵共忆之树。第三片晶莹叶片仍在缓缓旋转,上面新浮现的文字正一点一点清晰起来:

>“真正的宽恕,是允许自己也成为被记住的人。”

小女孩静静地看着父亲崩溃的模样,没有阻止,也没有安慰。她知道,这一刻对他而言比千年修行更重要??这是他第一次,不是以“史镜”的身份,也不是以“守门人”的职责,而是作为一个普通儿子,重新看见了自己的母亲。

良久,老者缓缓跪坐回地,双手掩面,肩膀剧烈起伏。但他不再压抑哭声,任由呜咽在菜园中回荡。

风起了。

一道光带从井中飞出,缠绕上他的手腕,如同血脉相连的脐带。紧接着,一段信息直接注入意识深处:

>【守门人协议?激活进度:19%】

>新增权限:情感共鸣增幅(群体)

>说明:可在特定范围内激发他人深层记忆中的情感连接,促成集体性忏悔、宽恕或重逢事件。每日限用一次,需消耗施术者十年寿元。

他睁开红肿的双眼,怔怔地看着那行虚影文字,忽然笑了,笑中带泪。

“原来……这才是代价。”他喃喃道,“不是力量,不是智慧,而是寿命。每帮一个人找回过去,我就离死亡更近一步。”

小女孩握住他的手:“那你还要继续吗?”

他反手紧紧攥住她的小臂,力道大得几乎让她皱眉,声音却异常坚定:“如果这能换来千万人不再说‘不饿’,那我愿意活成一支燃尽的蜡烛。”

当天午后,第一场“共忆仪式”在菜园举行。

消息不知如何传开,十里八乡的人都来了。他们不带香火,不焚纸钱,只带着一样东西??一封写给逝者的信。

有人写给战死的兄弟,有人写给流产的女儿,有人写给少年时代暗恋却从未表白的同桌。字迹或工整或潦草,纸张或崭新或泛黄,但每一封信都被郑重折好,投入井中。

当第一百零三人投信完毕,小女孩站起身,走到井边,将手掌贴在水面。

刹那间,整口古井爆发出柔和的白光,如同一轮微型太阳升起于大地之下。光芒顺着土壤蔓延,迅速覆盖整个小镇,继而扩散至周边村落。

所有参与仪式的人在同一刻闭上了眼睛。

他们看见了。

一个孩子蹲在灶台前偷吃刚出锅的饼,被母亲笑着打手;一对夫妻在暴雨中撑伞回家,男人把伞倾向妻子,自己淋湿半边身子;一位老兵坐在轮椅上抚摸勋章,孙子趴在他膝头问“爷爷疼吗”……

这些画面不属于某一个人,而是千万段尘封记忆的交汇点,是由“情感共鸣增幅”引发的集体幻象??真实得令人窒息。

不知是谁先开始的,人群中响起低低的啜泣。接着是第二声、第三声……到最后,整片旷野都被哭声淹没。人们抱头痛哭,不是因为悲伤,而是终于意识到:原来我也曾被人深爱过。

仪式结束时,天空降下了细雨。

但这雨滴落在身上却不觉寒冷,反而带着槐花的香气与阳光的温度。科学家后来称这种现象为“记忆凝结降水”,检测发现雨水中含有微量有机编码粒子,结构与人类神经突触中的记忆蛋白高度相似。

而在银河联邦的观测站内,洛言的核心数据库突然自动更新。

>【新增模块:人类情感传播模型V.8】

>基础数据来源:地球?共忆仪式(首次全域级情感共振事件)

>核心结论修正:

>“遗忘并非文明衰退的标志,刻意回避记忆才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