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
巨响震彻三界。
天律碑裂开一道缝隙,一道声音自九霄深处响起,苍老而沉重:“……二郎开新律,万灵得自新……此乃天命更迭之兆,不可违。”
雷云退散,阳光破雨而出,洒满大地。
李靖颓然收令,带着残部离去。闻仲站在原地,望着杨戬良久,终是一抱拳:“或许……是我错了。”
杨戬没有回应,只是弯腰扶起一位摔倒的老妇人,替她拍去尘土。
数日后,昆仑墟巅。
玉鼎真人焚香设坛,召集群仙残魂(仅限听闻其道者),宣布:“自今日起,《人间律》为天下共法,凡修道者、掌权者、执法者,皆须研习三遍,方可任职。违者,道基自毁。”
哪吒蹲在一旁啃桃子,嘟囔:“搞这么大阵仗,以后人家叫你啥?杨圣人?”
杨戬望着山下芸芸众生,轻声道:“不必称圣。叫我‘先生’便可。”
消息传开,四方震动。有人焚香祭拜,称其为“至圣先师”;也有人暗中诅咒,说他背叛天道。但更多的人开始讨论:原来法律可以有温度?原来犯过错的人也能被原谅?原来正义不只是杀伐?
一年后,长安城外建起第一座“自新院”,专收悔过之人,无论人妖,皆授技艺,助其重生。院长是一位断指老妇,每日清晨都会点燃一炷艾草香,放在案头最显眼处。
再五年,西域赤沙岭废墟之上,建起一座学堂。讲台上,一名白衣男子正在授课,黑板上写着:“法因情而立,情因理而节。执法者,当如医者,治病救人,非割肉除患。”
台下坐着各族学子:狐女、蛇精、凡人少年、甚至一名戴枷锁的小妖??那是曾被他亲手斩杀的蛟族旁支后代。
课毕,少年提问:“先生,倘若再给你一次机会,你会放过当年那对蛟子蛟女吗?”
杨戬沉默许久,答道:“不会轻易放过,但我一定会先查明真相,给他们申辩的机会。因为我现在明白,真正的公正,不是快刀斩乱麻,而是耐心听完每一声哭泣。”
夕阳西下,他独自走出学堂,远处传来孩童诵读声:
>“天地有律,律本无私。然私情之中,亦藏公理。故圣人立法,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他驻足聆听,嘴角微扬。
忽然,心口旧伤隐隐作痛。
他低头抚过那道疤痕,仿佛听见三百年前那个雨夜,阿缳月低声说:“恨了三百年,可后来我想通了。”
风拂过耳畔,带来一丝极轻的叹息。
他知道,有些痛永远不会消失,就像有些责任永远无法卸下。但他已不再逃避。
当晚,他在灯下提笔续写《人间律》最后一章:
>**“吾尝执刀三百载,以为斩尽邪恶,便可天下清明。然刀锋所指,常误伤良善;雷霆之下,难辨忠奸。直至坠入尘世,方知人心复杂,非黑白可分。**
>
>**执法者最可怕的不是犯错,而是坚信自己永不犯错。**
>
>**故我立誓:终身不复盲信权威,不凭一面之词定人生死,不以‘大局’掩盖个体之痛。**
>
>**若有朝一日,我再度举起利刃,请让我先听见受害者的眼泪,也听见被告者的呼吸。**
>
>**如此,方不负这一身伤痕,不负那一句??‘愿你此生,不再孤独。’”**
写罢,他吹熄油灯,推开窗扉。
星河浩瀚,其中一颗格外明亮,静静守护着这片土地。
多年以后,当新一代的孩子们在课堂上读到这段文字时,老师总会问一句:“你们知道‘至圣先师’是谁吗?”
一个小女孩举手回答:“我知道!他是那个愿意摸小孩头的神仙。”
全班哄笑。
老师却郑重点头:“不错。他首先是个人,然后才是神。”
而在某个无人知晓的角落,一头苍老的黑犬卧在桃树下,嘴里仍叼着半截桃木剑柄,尾巴轻轻摇了摇,像是在回应什么。
风过林梢,仿佛传来一声低语:
“走吧,咱们回家。”
??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