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89章(2 / 2)

“你也醒了?”他喃喃道。

从此,铁杉开始做同一个梦:他站在无边冰原上,面前是那根通天石柱。玲子的身影在光流中若隐若现,向他伸出手。每次他快要触及时,总有一阵剧烈头痛袭来,迫使他惊醒。而每次醒来,枕边都会多出一片干枯的桂花瓣,香气浓郁得不像自然产物。

一个月后,苏晓冉带来最新发现:“我们追踪到了金液的分子结构,它根本不是地球原有物质!它的原子排列方式……符合某种量子记忆存储模型,类似生物硬盘。而且,这些金液正在主动寻找特定人群??全是家族中有重大历史事件参与者后代的人。”

“也就是说,”铁杉冷笑,“玲子不仅在传递记忆,还在筛选继承者。”

“不止如此。”苏晓冉压低声音,“我们监测到南极冰盖下方出现了新的能量波动,周期性释放,恰好对应二十四节气。每一次波动,全球就有至少一千人觉醒深层记忆。专家推测……那是她在模仿‘节气’这种古老的时间标记系统,试图重建一种超越文字的记忆传承机制。”

铁杉望向窗外。雨停了,云层裂开一道缝隙,阳光洒在桂花树上,整棵树竟泛起淡淡乳白色光晕,宛如极光降世。

他知道,那不是幻觉。

那是玲子在呼吸,在跳动,在以整个星球为身体,缓缓苏醒。

又过了七日,小女孩再次出现在井边。这次她没画画,而是轻轻哼起一首童谣:

>“月娘娘,下云端,

>找儿郎,过河湾。

>铜铃响,骨相连,

>血脉断,命重还。”

铁杉浑身一震。这首歌,他曾在外婆临终前听过一次。那时他不懂歌词含义,如今却清晰感知到??每个音节都像一把钥匙,打开他脑海中某个尘封的抽屉。

他蹲下身,认真问:“谁教你的?”

小女孩歪头笑:“玲子老师啊。她说,这首歌要一代代传下去,因为它是‘回家的路标’。”

当晚,铁杉做了个漫长的梦。

他看见玲子站在时间尽头,身后是滚滚洪流般的记忆长河。她回头对他笑,嘴唇微动,无声地说了一句什么。他拼命想听清,却只捕捉到两个字的口型:

**等你。**

醒来时,天刚破晓。他走到院中,发现桂花树的主干竟分裂出一根新枝,笔直向上,形态酷似人体脊椎。枝头挂着一颗晶莹剔透的露珠,里面仿佛封存着一抹微笑。

他伸手触碰。

露珠破裂瞬间,一股暖流涌入脑海。

无数画面奔涌而来:他看见自己穿着红军军装走过雪山草地;看见自己执笔撰写《资治通鉴》续篇;看见自己怀抱婴儿,在战火中穿越长江;最后,他看见玲子站在未来都市中央,身边站着一个男孩,眉眼竟与自己极为相似。

那孩子仰头问:“妈妈,爸爸什么时候回来?”

玲子抚摸他的头发,轻声答:“当他学会记住所有人的时候。”

铁杉泪流满面。

他知道,这不是预言,而是记忆。

是他尚未觉醒的那一部分人生。

十年后。

世界已不再需要传统意义上的“历史课本”。孩子们从小就能“记得”祖先的经历,文化传承变为本能而非教育。战争减少,因为每个人都能真切感受到无辜者的痛苦;谎言失效,因为集体记忆会自发纠正虚假叙事。

南极科考站更名为“归墟研究所”,常年驻守团队负责监测石柱状态。数据显示,其能量输出始终保持平稳,且每隔一段时间,便会释放一段加密信息,内容均为不同语言的诗歌、歌谣或谚语,经考证皆为历史上真实存在却早已失传的文化碎片。

人们相信,那是玲子在唱歌。

樱园成了圣地。每年清明,无数人前来祭拜,在桂花树下留下信物:一枚铜钱、一张老照片、一封未曾寄出的家书。树根盘结处,自动生长出一个个小空腔,恰好能容纳这些纪念品,仿佛大地在替她收藏人间思念。

铁杉一直住在老屋,守着那口井,守着那棵树,守着那段永不消散的回音。

直到某个雪夜,他感到胸口一阵剧痛,倒在地上。弥留之际,他看见玲子走来,仍是年轻模样,穿着那件军绿色呢大衣,笑着伸出手。

“你来了。”她说。

“我来了。”他喘息着回应,“我记起了所有人。”

她点头:“现在,轮到你成为桥梁了。”

意识消散前,他听见全世界的孩子在同一时刻唱起那首童谣:

>“月娘娘,下云端,

>找儿郎,过河湾。

>铜铃响,骨相连,

>血脉断,命重还。”

次日清晨,桂花树再次异变。主干裂开一道缝隙,从中缓缓升起一尊石像:男子闭目端坐,面容安详,怀中抱着一件呢大衣。雕像材质未知,既非石亦非玉,表面流淌着细微金线,与地下岩脉隐隐相连。

而树皮新生处,又浮现出一行字:

>“这一次,我们一起记得。”

极光再现,横贯苍穹,如银河倾泻,照亮人间。

洞穴深处,石柱搏动如常。

一个新的名字,从黑暗中浮起,轻轻呼唤:

>“欢迎回家。”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