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靠流量、不是靠炒作,而是靠实力、靠专业、靠梦想。
他要让所有人知道,偶像不是天生的,而是可以被训练出来的。
他要让整个行业明白,真正的偶像,不是靠资本堆出来的,而是靠汗水和努力打磨出来的。
他要让每一个有梦想的年轻人知道,只要他们足够努力,就有可能站上那个舞台。
他要让每一个观众知道,他们支持的偶像,是值得他们骄傲的。
这不是一场简单的商业运作,而是一场文化革命。
张罗知道,这条路不会平坦。
但他也知道,他必须走。
因为,这是他的使命。
也是他的宿命。
训练班的公开考核结束之后,张罗的计划进入了下一阶段。他与各大平台达成了合作协议,决定将训练班的最终选拔过程制作成一档全新的真人秀节目??《新偶像计划》。这档节目将全程记录学员的成长过程,从日常训练、团队合作、舞台表现,到最终的淘汰与出道选拔,全程无剧本、无剪辑干预,只保留最真实的一面。
“我们不是要做一档娱乐节目。”张罗在发布会上说,“我们是要让观众看到,偶像的诞生,不是靠流量,而是靠努力。”
节目开播后,迅速引发了广泛关注。观众们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看到偶像训练的全过程,也第一次意识到,成为偶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他们每天训练十几个小时,还要面对淘汰的压力。”一位观众在社交平台上写道,“原来偶像不是靠脸吃饭的,而是靠汗水和坚持。”
“这才是真正的选秀。”另一位网友留言,“没有剧本,没有炒作,只有实力。”
随着节目的播出,训练班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这档节目,甚至有不少家长主动联系华璨娱乐,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进入训练班。
“我们不是在做儿童选秀。”张罗在一次内部会议上强调,“我们只招收有潜力、有梦想的年轻人。年龄不是问题,但必须具备足够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
与此同时,训练班的导师团队也迎来了新的成员??国际知名编舞师李晨曦。他曾在欧美娱乐圈工作多年,为多位国际巨星编排过舞台表演。他的加入,为训练班注入了全新的国际视野。
“你们现在站在的,不是中国的舞台。”李晨曦在第一堂课上说道,“而是世界的舞台。你们必须学会用舞蹈、用表演,去打动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
他的课程极为严格,要求学员们不仅要掌握基础动作,还要理解舞蹈背后的情感表达。
“舞蹈不是动作的堆砌。”他在课堂上说,“而是情绪的传递。你们跳的每一个动作,都要有理由。”
学员们在他的指导下,逐渐学会了如何用身体语言去表达情感,而不仅仅是完成动作。
与此同时,魏莉莉也开始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她引入了“跨风格演唱训练”,要求学员们不仅要掌握流行音乐,还要尝试R&B、摇滚、电子等不同风格的演唱方式。
“你们不能只会唱一种风格。”她在课堂上说,“偶像必须具备多变的音乐表现力。你们要学会适应不同的音乐类型,甚至要能驾驭你们从未接触过的风格。”
方薇弘的表演课也进入了新的阶段。他开始训练学员们的“多线程表演能力”,即在舞台上同时进行演唱、舞蹈、表演等多个任务,并保持情绪的连贯性。
“你们不是在演戏。”他对学员们说,“你们是在舞台上同时完成多个角色。你们必须学会在高强度的表演中,保持专注和情绪的稳定性。”
陆雨淙则开始着手打造学员们的个人风格。她带领造型团队,为每位学员量身定制形象,帮助他们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舞台风格。
“偶像不是千篇一律的。”她在一次造型课上说,“你们必须有自己的风格,自己的个性。观众喜欢的,不是复制的模板,而是独一无二的你。”
随着训练的深入,学员们的成长也逐渐显现出来。原本只会跳舞的学员,开始尝试作曲、作词;原本害羞内向的学员,在舞台上展现出自信的风采;原本只会模仿的学员,开始尝试创造属于自己的风格。
“你们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刚进训练班的自己了。”张罗在一次总结会上说道,“你们正在成为真正的偶像。”
但与此同时,训练班的淘汰机制也愈发残酷。每周的淘汰率提升到了百分之十五,到第九个月结束时,原本一百三十人的学员队伍,只剩下不到八十人。
“我们不是在选谁最漂亮,谁最会跳。”张罗在一次内部会议中说道,“我们是在选谁最能坚持、最有潜力。”
田志阳点头:“现在留下来的,都是真正的‘种子’。”
但训练班的进展并非一帆风顺。随着关注度的上升,外界的质疑声也越来越多。一些老牌经纪公司开始联合媒体,对训练班进行舆论攻击。
“华语偶像训练班不过是一场资本游戏。”某娱乐评论员在节目中说道,“张罗所谓的‘公平选拔’,其实只是打着公平的旗号,行资本操控之实。”
“你们看看,训练班的导师团队,几乎都是华璨娱乐的合作伙伴。”另一位评论员附和,“这哪里是公平?这分明是一场资源垄断。”
面对这些质疑,张罗依旧保持冷静。
“我们不需要回应。”他在一次媒体采访中说道,“训练班的成果,就是最好的回应。”
与此同时,训练班的学员也开始在各大平台上崭露头角。一些短视频平台开始发布训练班的日常片段,展示学员们的训练过程和成长轨迹。
“原来偶像真的不是靠脸吃饭的。”一位网友在评论区写道,“他们每天训练十几个小时,还要面对淘汰的压力,真的不容易。”
“我觉得这个训练班挺真实的。”另一位网友留言,“没有剧本,没有炒作,只有实力。”
随着关注度的上升,训练班的影响力也逐渐扩大。一些品牌商开始主动联系华璨娱乐,希望与训练班合作推出联名产品。
“我们不是来赚钱的。”张罗在一次品牌合作会议上说道,“我们是要打造一个真正的偶像培养体系。”
“那你们怎么盈利?”一位品牌负责人问。
“短期来看,训练班不会以盈利为目的。”张罗坦然道,“但从长期来看,训练班的学员将成为华璨娱乐的核心资源。他们的成长,就是我们的回报。”
这番话让不少业内人士重新审视华璨娱乐的战略布局。他们意识到,张罗并不是在做一场短暂的营销活动,而是在构建一个全新的偶像产业链。
“他不是在抢市场。”一位资深经纪人私下对朋友说,“他是在重新定义市场。”
“那我们怎么办?”朋友问。
“要么加入,要么对抗。”经纪人冷笑,“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坐以待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