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最终达成决议:立即启动“燎原计划”,以七大城市为试点,展开秘密点映。同时,中影方面承诺切断与“星耀文化”的一切合作,并彻查内部泄密渠道。
散会后,小陆留下与田志阳单独谈话。
“你早就料到了?”导演点燃一支烟,语气复杂。
“我只是知道,只要触及利益,总会有人跳出来。”小陆望着窗外高楼林立,“但我们也有我们的武器??真诚。”
田志阳吐出一口烟雾:“可光有真诚不够。你还得让人相信它是真的。”
“所以我们要制造‘证据’。”小陆说,“让每一个看过电影的人,成为我们的证人。”
三天后,江南省常陵市万达影城IMAX厅。
晚上七点整,三百名观众陆续入场。门口没有任何海报,安检人员也只是简单核对身份证信息。有人好奇询问:“这是什么电影?”工作人员只回答:“看完你就知道了。”
放映开始前五分钟,灯光熄灭。银幕亮起,没有任何片头广告,也没有赞助商LOGO,只有一行白字缓缓浮现:
**“谨以此片,献给所有仍相信故事的人。”**
随后,电影开始。
两个小时零十八分钟后,最后一个镜头落幕。全场寂静。
三秒后,掌声如潮水般涌起。有人站起来大喊:“太他妈燃了!”
后排一位年轻女孩抹着眼泪:“我从没想过国产商业片能拍成这样……”
一名戴着黑框眼镜的男观众激动地掏出手机直播:“兄弟们,我刚看完《无双》,我现在可以负责任地说??年度最佳,就是它了!”
影院经理站在通道旁,神情震撼。他从业十五年,见过太多所谓“爆款”,但从没见过一部电影能让全场自发鼓掌超过五分钟。
同一时间,类似的场景在洛阳、绵阳、湖州、呼和浩特产、湛江同步上演。
每一座城市,每一场放映,都像一颗火种被悄然点燃。
当晚十一点,微博悄然出现一批陌生账号发布的短视频。内容清一色是观众离场时的真实反应:有人久久不愿起身,有人边走边哭,有人高喊“必须二刷”。虽然发布者粉丝不多,但视频质量极高,情绪感染力极强。
短短三小时内,#无双点映现场泪崩#、#普通观众看完无双反应#、#这才是中国大片#等话题以野火之势蔓延开来。尽管没有官方助推,热度却一路飙升,最终冲进热搜前十。
更有意思的是,许多一线影评人开始主动求票:“听说有点映?求带!”
豆瓣小组里,无数人发帖打听:“怎么才能看到未上映的《无双》?”
甚至连某知名综艺导演都在朋友圈写道:“刚看完朋友偷录的片段,我觉得我可以退休了。”
小陆坐在家中,看着数据曲线如火箭般垂直拉升,嘴角终于扬起。
他知道,这场仗,赢面已定。
但就在这时,手机再次响起。来电显示是一个陌生号码。
他接通,对面传来一道低哑的声音:“小陆先生,我是《华夏日报》文化版主编陈国栋。我们想做一个专题报道??关于《无双》背后的真相。”
小陆眉头微皱:“什么真相?”
“比如……为什么一部本该默默无闻的电影,能在短短半个月内完成舆论逆转?为什么连国家电影局都会特批快速审核?还有??”对方顿了顿,“那位神秘的幕后推手,究竟是谁?”
小陆笑了:“记者先生,您确定要写这个专题吗?”
“当然。”
“那我建议您先查查,三年前《赤焰》的原始剪辑版,到底去了哪里。”他轻声道,“顺便问问,是谁下令销毁母带的。”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
然后,对方低声说:“我明白了。”
挂断电话后,小陆站起身,走到窗前。
远处,城市的灯火依旧璀璨。但他知道,在那些光芒照不到的地方,仍有无数暗流在涌动。
《无双》即将上映,但它承载的,远不止一部电影的命运。
它是信号,是宣言,是一场属于坚守者的反击战。
而他和方盛等人,早已做好迎接风暴的准备。
因为真正的战场,从来不在荧幕之前,而在人心之后。
手机震动,方盛发来新消息:
**“第一批点映反馈我都看了。他们哭了,笑了,鼓掌了??这就是答案。”**
小陆回复:
**“还不够。我们要让他们记住这一天。”**
片刻后,对方回道:
**“那就让《无双》照亮黑夜。”**
小陆按下发送键,关闭所有设备。
他知道,从今往后,每一句台词、每一个镜头、每一次心跳,都将被历史铭记。
而这,仅仅是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