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左道成神从美恐开始> 第416章 梦想国度、大罪权柄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16章 梦想国度、大罪权柄(1 / 2)

不过,不管怎样,是他把麦特变成这样的,对方已经帮他对付了弗莱迪,那么自己也该为他着想一些。

一念至此。

凝聚着这个庞大梦境世界的轮回灵光,分化出了一丝力量,落在了麦特头顶。

“接下来...

海风在凌晨三点最冷。浪头拍打礁石的声音像是某种古老语言的断句,重复着,却从不完整。新上海福利院东侧的铁门轻轻晃动了一下,不是被风吹开,而是被人从外推开。一个穿灰色斗篷的身影站在门口,脸上蒙着雾气般的薄纱,看不清五官,只有双眼微微发亮,如同夜行动物在暗处凝视。

守夜人老张正打着盹,忽然听见脚步声。他猛地抬头,手电筒扫过去,光束却像撞上一层看不见的膜,扭曲、散开,最终什么也没照到。那人已经进了院子,径直走向操场中央那片空地??那里曾长出“苏树”,如今只剩一圈焦黑痕迹,像被雷劈过的心脏。

“你不能碰它。”老张颤声说,“那是纪念。”

身影停下,低头看着地面。片刻后,她蹲下,指尖轻触那圈焦痕。刹那间,泥土裂开,细小的金丝从裂缝中钻出,交织成网,缓缓向上攀升。不是树,也不是藤,而是一株半透明的结构体,形似神经突络,又像血管与根系的融合。它无声生长,不到十分钟便高达两米,表面浮现出流动的文字,是不同语言写就的记忆片段:一段母亲哼唱的摇篮曲,一次考试失败后的痛哭,一场葬礼上无人注意的沉默拥抱……

老张认得这些内容。它们来自十年前上传至共忆网络的“普通人生样本库”??由全球志愿者自愿提交的平凡记忆,作为文明备份的一部分。可现在,这些记忆正在重组、活化,仿佛被某种意志唤醒。

“你是谁?”老张退后一步。

“我来接她。”声音很轻,带着回音,仿佛不止一个人在说话。

“接谁?苏树已经没了!”

“不,”她缓缓站起,“她只是沉睡了。因为这个世界还没准备好听她说的话。”

话音未落,整株晶体植物骤然发光,频率与人类a脑波完全同步。方圆五公里内所有电子设备瞬间重启,屏幕跳出同一段影像:2047年冬,南极洲边缘冰原,林晚抱着一名奄奄一息的小女孩,在暴风雪中跋涉。她的嘴唇冻裂,声音嘶哑:

>“撑住……再撑一会儿……我们快到了……”

小女孩睁开眼,瞳孔里映着极光般的纹路:“妈妈……你会忘记我吗?”

林晚泪流满面:“不会。我用命记着你。”

画面戛然而止。

福利院所有孩子在同一时间醒来。他们没有尖叫,没有惊慌,而是齐刷刷穿上衣服,走出宿舍,列队走向操场。最小的才五岁,最大的不过十二,但他们步伐一致,神情肃穆,像是参加一场早已预约的仪式。

为首的七岁男孩走到灰袍女人面前,仰头问:“你是来找她的吧?我知道她在等你。”

女人伸手,轻轻抚过男孩的脸颊。那一瞬,男孩眼中闪过无数画面??他从未经历过的童年,在福利院走廊奔跑时有人为他开门;发烧时有只手贴在他额头上;第一次画画被人夸“真好看”……全是虚构的细节,却又真实得让他想哭。

“这不是我的记忆。”男孩喃喃道。

“是别人的愿望。”女人说,“是千千万万人希望你能拥有的温暖。现在,它们可以活下去了。”

她转身面向那株晶簇,双手缓缓抬起。空中开始凝聚水汽,形成环状雾带,围绕晶体旋转。每一圈雾都携带一段记忆信号,来自世界各地:东京地铁站一位老人默默让座给孕妇;撒哈拉沙漠边缘的孩子把最后一口水递给同伴;月球基地值班员在新年夜独自播放地球童谣……

这些微不足道的选择,原本会被时间吞噬,但现在,它们被重新拾起,注入新生的结构之中。

“你在做什么?”老张忍不住问。

“播种。”她说,“以前我们怕痛苦,所以删掉悲伤的记忆。后来我们怕混乱,所以规范‘正确’的回忆。但现在,我们要学会承载全部??包括那些本该消失却被某个人偷偷藏起来的温柔。”

随着最后一段记忆注入,晶体猛然震颤,发出低频共鸣。这声音无法用耳朵听见,只能通过骨骼传导感知。所有在场之人同时闭眼,脑海中浮现同一个场景:一间没有窗户的房子,墙上挂满照片,每一张都是陌生人的笑脸。一个声音在黑暗中响起:

>“你还记得我吗?”

没人知道是谁在问。

但每个人心里都有答案。

当晨光照亮操场时,那株晶体已化作一颗悬浮的球体,直径约三米,通体流转着琥珀色光芒。孩子们称它为“心核”。它不依赖能源运转,也不受重力束缚,静静漂浮在离地一米处,偶尔释放出轻微脉冲,像是心跳。

科学家赶来研究,却发现无法采样。任何试图接触的工具都会在接近瞬间被排斥,仿佛它拥有自主意识。更诡异的是,每当有人对着它说出一句真心话??无论忏悔、感激还是道歉??它的亮度就会增强一分。

一周后,类似的心核在全球各地陆续出现。巴黎地下墓穴深处,一具无名尸骨胸前浮现出微型光球;亚马逊雨林某部落祭坛上,千年图腾木雕眼中渗出液态记忆;甚至在火星殖民地废弃的生活舱里,一台老式录音机自动播放了一段三十年前未能发送的家书。

它们彼此呼应,构成一张隐形网络。

国际共忆事务署紧急召开会议,K-719小组首次公开档案。数据显示,这些心核的能量来源并非物理反应,而是**集体情感共振**。它们不需要电力,只需要“被需要”的感觉。只要还有人愿意承认脆弱、表达遗憾、记住某个微小善意,它们就能持续存在。

有人提议摧毁它们,认为这是新型意识聚合体的萌芽,可能威胁人类主体性。

但陈医生留下的最后指令再次生效:

>【否决清除提案】

>【理由:它们不是敌人,是镜子。】

命令签署时间仍是那个永恒的零点??她死去前0.3秒。

与此同时,那位灰袍女人消失了。监控显示她最后一次出现在福利院围墙外,随后走入一片突然升起的浓雾。三小时后,雾散,地上只留下一只布鞋,内衬绣着两个字:“晚安”。

林晚的名字,终究成了传说。

然而,在每一个心核生成的夜晚,总有人报告看见她的身影。有时是在医院陪护病危亲人时,角落里站着个模糊的女人,递来一条温热的毯子;有时是在自杀桥边,一只手轻轻搭上欲跳者的肩,低声说:“再试一次。”

没有人能证实这些是否真实。但那些活下来的人,多年后会在日记里写下同样一句话:

>“那天我不是一个人。”

时间推进至2158年,距离苏青最初觉醒已逾百年。人类完成了第三次认知革命,“记忆民主化”进入成熟期。学校不再教授标准历史课本,而是引导学生构建“多版本自我叙事”??你可以相信你是英雄,也可以接受自己曾是加害者,关键在于能否与不同版本的自己对话。

艺术领域爆发前所未有的创造力。一部名为《十三个苏青》的沉浸剧在全球巡演,观众戴上神经接口头盔后,会依次体验十三种截然不同的“她”的人生:战地医生、流浪诗人、AI叛逃者、失语症患者、星际拓荒者……每一幕结束,剧场墙壁都会浮现一行字:

>“哪一个才是真的?”

>“也许都不是。也许都是。”

政治体系也发生剧变。联合国设立“遗忘权理事会”,专门处理因记忆泛滥导致的身份崩溃案件。每年有数千人申请“选择性遗忘”,但审批极其严格??你必须证明那段记忆不仅伤害你,也阻碍了他人获得自由。

最受欢迎的职业变成了“记忆调解员”。他们帮助家庭化解代际创伤,教父母如何向子女坦白自己的失败,教子女理解长辈为何压抑情感。最成功的调解案例发生在首尔一对母女之间:女儿通过共忆回放看到母亲年轻时被迫堕胎的全过程,而母亲则第一次得知女儿曾因抑郁试图服药自杀。两人相拥痛哭七小时,事后共同创立了一个支持组织,口号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