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09章、危房之喻(2 / 2)

朱慈炅立即正色施礼。

“多谢先生教诲,朕记住了。这想法的确不对,差点一失二鸟。”

朱慈炅这个一失二鸟,让黄立极一愣,继而大笑。

“陛下,不可以鸟喻臣——哈哈!”

黄立极嘴上如此说,还是接住了朱慈炅的话梗的,皇帝和首辅论政氛围一下就轻松了,似乎什么科举根基,危房论都不重要了。

朱慈炅也附和发笑。

“当然,常熟是特例中的特例。地处江南水乡,有天然地利也有江南发展、上海开港的红利,最重要的是,常熟没有了士绅。”

黄立极神情立即严肃。

“陛下这么一说,老臣想起来了,就是那个突袭新六卫,后来全县士绅发配海岛的地方。倒没想到因祸得福。

只是陛下既然已经知道这是特例中的特例,便也应该知道,不可能推及全国啊?不说南北差别巨大,便是南直其他地方怕也不行吧?”

朱慈炅颔首。

“是,但全国都可以以此为目标,靠近此地标准。其实山东应该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有些距离,具体情况朕不太清楚。

只是山东是省,地方大了,问题也就多了,有些地方难免改得不彻底。而且施政者在人,各府县皆因人而异。

那个李精白听说是先生门下,先生也要多加提点才是。”

黄立极当即不依,一本正经。

“陛下此言差矣,老臣可没有什么门下。如果有人非要中伤,老臣忝为首辅,天下官员都可以说是老臣门下。”

朱慈炅有些语塞,好吧,老黄你没有结党,你是忠臣,孤忠的那种。

黄立极神情肃穆,一番“孤忠”之论掷地有声。刘若愚,王坤,卢九德等人无不震惊的看着黄立极,一个个皆深深拜服。

首辅大人时哭时笑,时忧时肃,神色转化丝滑无比,真可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一颦一笑尽显功力。

却听黄立极继续道。

“山东之事,内阁还是有关注的,毕竟他们算是大规模践行陛下试举之制的第一省。老臣根据吕图南和李精白的文书奏章发现,这试举之制问题比科举更甚啊。

吕图南奏称‘万人无一堪用’,国家费心费力选出来的人皆为鸡肋。这些人要么昏聩年迈,要么投机小吏,有才华有学识之人都在等待科举。”

朱慈炅点点头。

“无妨,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试举之法,首在一个试字,若是不适合为官,试一下不就知道了。

试举之制的确选不出学问精深的人才,但能连升数阶者,必然为治政能吏,这样的人才其实才更适合治国,远胜于空谈务虚。

政绩远胜笔绩者不知凡几,科举制打破门阀世家的九品中正制,而今天我们需要用试举制打破江南书院制造的南北疏离、党同伐异,也打破士绅家族的所谓书香传承,考试秘笈。

是骡子是马,牵出来遛遛。”

朱慈炅面带自信微笑。

“若欲挽救大明颓势,废除科举势在必行。此法若成,可续大明三百年天命。阻朕者,皆朕之敌,皆大明之敌,朕自然磨刀以向。

三百年后,自有后人再废朕今日试举之法。”

注1:出自《礼记》,此句其实有病,因为最初讲的是禅让,后来才是讲科举。其中的与字早期是给与而非和的意思。

注2:陈龙川即陈亮,以其为代表的永|康学派,和以叶适叶水心为大成者的永嘉学派,同为事功学派,提倡唯物主义,并称浙东学派。黄立极引用此人言论,有因为朱慈炅讲学时思想明显趋近永嘉学派的原因。

注3:《经法》为《黄帝四经》,是黄老思想,1974年出土于马王堆汉墓,不确定明朝是否有别传。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