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危房之喻(第1/2页)
黄立极抿了抿嘴唇,小心放好茶碗。
“陛下,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注1)。陛下废科举之旨传来北京,老臣深感不安,内阁诸公亦尽持异议。
陈龙川亦曰:法度不正,则人极不立。人极不立,则仁义礼乐无所措。仁义礼乐无所措,则圣人之用息矣。(注2)《经法》曰:法度者,政之至也。而以法度治者,不可乱也。而生法度者,不可乱也。(注3)
科举取士为千年用人之法度,这是历朝历代验证之正法。陛下,以老臣愚见,不可擅变,变必有乱,望陛下明察。”
朱慈炅微微一笑,信心十足。
“黄先生,你的殿阁头衔是中极殿大学士,刚刚进宫时,你看到华盖殿了吗?”
黄立极微微错愕,南京三大殿的确光秃秃的很没面子。他都在心里骂了刘一燝一顿,你有钱造新城,三大殿就让它光着。三大殿中间那个华盖殿,就是中极殿在嘉靖道爷之前的称呼。
他这个首辅的大学士之名就是以三大殿之一命名的,朱慈炅这么问,黄立极都有点想刘一燝是不是因为他才不修的了。当然,他知道这是玩笑。
“没有,那里只有地基台阶了,还不方便马车行动。陛下若是要重修三大殿,老臣坚决支持。”
朱慈炅摇动小手。
“千万别修,人言可畏。朕怕,朕不想吐血。”
黄立极这下真呆滞了。钱龙锡,你这奸贼活该被掘墓抛尸,便是诛十族亦不为过。
却听朱慈炅悠悠的童声传来。
“法度的确如同建筑基石,但先生有没有想过,任何建筑不管再华丽,都有风吹日晒,虫蚀蠹毁,一场大火,可能就荡然无存。
先生,大明这座宫殿也不例外,近三百年了,早被蚀空了,所谓基石也同样风化了。先生是北人,不知道对大明三十年南状元有何感想?
朕有宏愿,已禀太祖。朕要再造河山,就必须要动这大明基石。哪怕是乱,朕也在所不惜。总之,朕不要住在危房里。”
朱慈炅稚嫩的手指无意识划过御案,仿佛拂过不存在的梁柱朽尘。黄立极瞪大双眼,瞳中映出火光。炅爷,你是太阳,你是火焰,可你这是要自己放一把火把这宫殿烧了啊。
黄立极捻须,面露沉思。
“陛下尚幼,何必急迫?”
朱慈炅摇摇头。
“朕越是年幼才越是危险啊,先生,时不我待。况且,朕也不是全盘推倒重建,不是有分步实施的计划吗?”
黄立极此时隐隐有些明白刘一燝的传信,为何“废除科举莫争”。科举是大明核心政治,同时也是小皇帝改革的核心政治。
“陛下洞见本源,老臣自当追随。只是陛下这‘试举之法’牵涉重大,国库恐怕无法承受,未必是良法啊。”
朱慈炅眼中自信大增,黄立极没有和他争辩,反而转为支持,他不知道其中微妙,只觉得自己想得没错,老黄都认同了。
“先生考察之地不妨再加一个常熟,那里一县之官已逾一府,其县不但可以自养,税入还数倍增之,朕收到消息,他们夏粮同样丰收。
他们蒋县令目前在申请建设虞山大学堂,想要借科举改制的东风,将常熟打造成江南新学基地,以此吸引工商人脉。所以希望缓交朝廷正税,或者允许常熟县衙向银行贷款。”
黄立极眼睛一亮,丰收二字,好难得听到,他也脸上露出喜色。
“如此倒的确值得去看看,这个蒋县令倒是个难得的人才。”
朱慈炅摇头。
“那可未必,他不过有个好哥哥罢了。天工院的蒋中葆,什么中枢动向不知道,要指点他兄弟自然轻而易举。”
黄立极恍然。
“陛下也不必苛责,无论如何,他做出了成绩。况且,中葆是陛下近臣,陛下这话容易让人误会,上下生疑,奸人则可乘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09章、危房之喻(第2/2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