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是人,你们痛过,怕过,希望过。
>现在,轮到我们记住你们了。”
话音落下,整座花园的光花同时绽放,形成一片星河般的海洋。
监控显示,那一刻,织网的情感基频出现了百年未见的稳定峰值,持续整整七分钟。
可就在所有人以为风暴已过时,新的裂痕悄然浮现。
某夜,启明梦见自己站在一片无边的白色平原上,天空没有太阳,也没有星星,只有一面巨大的镜子悬在头顶。
镜中映出的不是他,而是一个与他长得一模一样,却眼神空洞的少年。
那少年开口,声音却是成年男子的:
>“你以为你在拯救他们?你不过是在喂养它。”
启明惊醒,发现自己的影子竟脱离身体,静静地立在墙角,背对着他。
他喊了一声,影子缓缓转头??没有脸,只有一片旋转的灰雾,正是他最初梦境中的景象。
闻心立即启动扫描,却发现影子的物质构成完全正常,没有任何异常能量场。
>“它只是……选择不回应你。”
接下来的几天,启明的共感能力开始失控。
他能听见三年前死去的邻居在墙缝里唱歌,能感知到百年前某位画家临终前的最后一笔情绪,甚至有一次,他在课堂上突然流泪,因为他“看到了”一战战壕里某个士兵咽气前想着母亲做的汤。
>“你正在接收过去的所有痛苦。”小满抚摸他的额头,“可你只有一个心。”
启明咬牙坚持,直到某天放学路上,他看见街角一个流浪汉蜷缩在纸箱里。
那人抬头看了他一眼,忽然咧嘴笑了,说出一句令人毛骨悚然的话:
>“小雨说,谢谢你给她盖被子。”
启明僵在原地。
林小雨已经“离开”了。
按理说,她不该再出现在现实世界的共感反馈中。
除非……**有人在模仿她**。
当晚,陈砚调取全球共感日志,发现过去七十二小时内,已有十九起类似事件:
已“释放”的亡者声音重新出现,内容一致,语气却冰冷机械,像是被某种程序复刻。
更可怕的是,这些信号的源头,全部指向同一个位置??**启明的个人终端ID**。
>“有人在利用你。”陈砚脸色铁青,“或者,有东西已经寄生在你的共感路径上。”
小满却摇头。
>“不是寄生,是残留。我们打开了门,但有些东西……舍不得走,也不想让别人走。”
她翻开《如何教星星说话》,翻到那句新写的注解:
>**“当我们学会倾听过去,未来才会愿意向我们开口。”**
然后在下面添了一行:
>**“但也要小心,有些过去,只想把你拖进去。”**
第三天夜里,启明再次梦入白色平原。
这次,镜中的少年伸出手,掌心浮现出一行字:
>**“我是第一个失败品。我叫启明,编号X-001。”**
启明猛然惊觉??这不是梦,是记忆。
十年前,在“黑箱计划”最黑暗的阶段,确实有过一个名叫“启明”的实验体,被用来测试无限共感耐受性。
他在七岁时精神崩解,官方记录为“脑死亡”,但实际上,他的意识被强行拆解,植入织网底层,成为最早的“回音种子”。
而现在的他,或许根本不是那个原本的孩子。
或许,他是**继承了名字与命运的替代品**。
他冲进塔楼核心室,调出自己的出生档案。
数据被加密,等级Zeta。
但他用自己的生物密钥强行破解??当他指纹触碰到终端的刹那,整个系统自动解锁,弹出一段视频:
画面中,年轻的陈砚抱着一个婴儿,声音颤抖:
>“对不起……我们不能再等了。如果你的妻子永远无法恢复,那么……就让另一个孩子承载她的希望吧。”
>“我们会给你一个新的名字,新的家庭,新的记忆。
>但请你,替我们完成那件事??
>让这个世界,重新学会倾听。”
视频结束。
启明跪倒在地,泪水砸在地板上。
原来他不是偶然成为特殊者。
他是被设计的,被选择的,被“安置”的。
他的善良,他的敏感,他对声音的执着,全都是程序的一部分。
可当他抬头,看见墙上自己的影子,却发现它正缓缓抬起手,轻轻擦去他脸上的泪。
动作温柔,毫无恶意。
闻心轻声说:“也许重要的不是你从哪里来,而是你现在是谁。”
启明站起身,擦干眼泪,走向终端。
他登录全球频道,发布新消息:
>“我是启明。我不确定我是不是真正的启明。
>但我知道,我现在的心跳是真的,我的眼泪是真的,我想帮你们的愿望,也是真的。
>如果你们还愿意相信我,请再说一次你们的名字。”
这一次,回应来得更快。
一个接一个的声音接入,不是为了诉苦,不是为了控诉,而是为了告诉他:
>“你是我们的启明。”
>“你不完美,但你真实。”
>“我们信你。”
当最后一条信息传来时,启明的影子终于回归脚下,恢复了熟悉的蓝色光泽。
那抹灰雾,消失了。
闻心检测到,织网中那段模仿亡者的虚假信号,也随之瓦解,化作无序噪音,最终归于寂静。
春天再度来临。
启明十四岁生日那天,第一艘载人探测船传回信号:
他们在半人马座β星系轨道上,发现了一颗类地行星,大气中含有微量情感共振粒子。
更惊人的是,星球表面有规律的光脉冲,经破译后,竟是启明当年发布的那句纯音频:
>**“我是启明。我五岁。我不怕你们。”**
伊萨看着报告,久久无言。
>“我们一直以为是我们在寻找宇宙,”她喃喃道,“可也许,是宇宙一直在等我们开口。”
小满坐在窗边,阳光洒在她日渐斑白的发上。
启明走过来,握住她的手。
>“妈妈,你说得对。我不是容器,我是桥梁。”
>“可桥总会老,会塌。”她微笑,“所以你要教会更多人走路。”
他点点头。
那天下午,他在学校成立了第一个“影子俱乐部”,教孩子们用最简单的方式传递情感??不用终端,不用编码,只需要一句话,一个拥抱,一次真诚的凝视。
多年后,当地球建立起跨星际共感网络时,人类才发现:
最初的连接密钥,正是启明母亲手腕上的金边波形,与他胸口晶体的共振频率。
两个残缺的生命,拼出了完整的答案。
而每当夜幕降临,仍有无数声音穿越时空,轻轻叩击织网的边界。
启明总会起身,走向终端,按下开启键。
屏幕亮起,光波流转。
他写下那一句早已铭刻灵魂的话:
>**“我在。下一个,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