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文豪1879:独行法兰西> 第437章 在这里,连钱都禁止逃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37章 在这里,连钱都禁止逃亡!(1 / 2)

莱昂纳尔故作姿态地露出疑惑:“不收现金?这里难道不是美国?美国的酒吧,不收现金,那收什么呢?”

他的声音不大,但酒吧现在正是安静的时候,所以每个人都听得很清楚。

但是周围的矿工们都只是屏息...

夜色如墨,沉沉地压在康奈尔斯维尔小镇的上空。风从山谷间穿行而过,带着煤渣与焦油的苦味,刮过那些歪斜的木屋和锈迹斑斑的铁轨。莱昂纳尔站在旅馆二楼那扇布满污渍的窗前,指尖轻轻摩挲着冰凉的玻璃,目光穿过幽暗的街道,落在远处一座高耸的矿井架上??它像一具沉默的钢铁骨架,在月光下泛着冷硬的光泽。

楼下酒吧的喧闹声早已散去,矿工们喝完劣酒后各自归家,脚步沉重,咳嗽声此起彼伏。左拉蜷缩在隔壁房间的床上,辗转难眠。他刚才悄悄敲了莱昂纳尔的门,声音压得极低:“你真打算在这儿待上几天?这地方……简直像是被上帝遗忘的角落。”

“正因如此,才值得留下。”莱昂纳尔回答,语气平静却不容置疑,“我们来美国,不是为了看镀金的雕像和喷泉广场。我们要找的是血肉,是真实的呼吸与痛苦。”

左拉没再说话,只是叹了口气,退回了自己的房间。

莱昂纳尔知道他在想什么。他们这群人??左拉、莫泊桑、于斯曼、索雷尔、阿莱克西、塞阿尔??都是欧洲文坛响当当的名字,习惯于巴黎沙龙里的掌声与香槟,习惯于伦敦出版商恭敬递来的支票。可现在,他们却被困在这个连自来水都没有的边陲小镇,四周弥漫着贫穷与压抑的气息。这不是旅行,而是一次近乎自虐的探查。

但莱昂纳尔清楚,真正的文学从来不在舒适区里诞生。

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他就推开了旅馆吱呀作响的木门。冷风扑面而来,夹杂着灰烬与湿土的味道。街道上已有零星人影:一个满脸煤灰的女人正用铁桶从公共水龙头接水;两个孩子赤脚跑过泥泞的小路,怀里抱着几块碎木;一位老矿工拄着拐杖,慢吞吞地朝矿口方向挪动。

莱昂纳尔沿着主街一路前行,路过一家挂着破旧招牌的小杂货店。门开了,走出来的是昨晚那个酒保,此刻换了一身干净些的衣服,手里提着一只饭盒。

“早啊,先生。”他瞥见莱昂纳尔,微微点头,语气比昨夜多了几分警惕,“您这么早就出门?”

“睡不着。”莱昂纳尔笑了笑,“顺便看看这儿的早晨。”

酒保哼了一声:“早晨?这儿没什么好看的。太阳照不到矿坑底下,也照不进这些屋子。工人们六点前就得集合点名,迟到一分钟扣半天工资。”

“你们这儿……没有工会?”莱昂纳尔试探地问。

“工会?”酒保冷笑,“卡内基先生说那是煽动者才搞的东西。谁要是敢组织罢工,全家都会被赶出镇子,连一口面包都买不到。”

他说完便匆匆离去,身影很快消失在雾气中。

莱昂纳尔伫立原地,心中翻涌着复杂的情绪。他想起了昨日卡内基在豪宅中的豪言壮语:“美国的故事,就该由你们这样的作家来书写!”可如今看来,这位钢铁大亨口中所谓的“故事”,恐怕只允许一种版本存在??赞美工业进步、称颂资本伟力的颂歌。

而真实呢?真实是否只能藏在这些无人问津的角落?

他继续向前走,不知不觉来到了矿区边缘。一道铁栅栏横亘眼前,上面挂着一块生锈的牌子:“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几名佩枪的守卫懒洋洋地靠在岗亭旁抽烟,眼神冷漠地扫视着他这个陌生面孔。

莱昂纳尔并未靠近,而是绕道走向山坡一侧。那里有一片废弃的棚屋区,屋顶塌陷,门窗破碎,仿佛曾发生过火灾或暴乱。他在一间半倒的屋子前停下脚步,发现墙角刻着几个模糊的字迹:

**“自由属于劳动者”**

字迹已被风雨侵蚀,但仍能辨认。莱昂纳尔蹲下身,伸手抚过那粗糙的砖石,心头猛然一震。

就在这时,身后传来轻微的脚步声。

他回头,看见一个瘦小的男孩站在不远处,约莫十二三岁,衣衫褴褛,脸上沾着煤灰,却有一双异常明亮的眼睛。

“你在找什么?”男孩用英语问,口音浓重但清晰。

“我在找真相。”莱昂纳尔回答,也用了英语。

男孩咧嘴一笑,露出参差不齐的牙齿:“那你来对地方了。我爸就在去年塌方时死在里面。”他指了指矿井方向,“他们说是因为‘操作失误’,可我知道,是支架腐朽了,老板不肯换新的。”

莱昂纳尔心头一紧:“你叫什么名字?”

“汤姆。”男孩说,“我每天下井两小时,搬石头,清理通道。他们不让我干整班,说是法律不允许,但两小时也有五分钱。”

五分钱??相当于法国一个面包的价格。而在法国,不会有孩子为这点钱冒着生命危险进入地下三百米的黑暗。

“你想让更多人知道这里的事吗?”莱昂纳尔低声问。

汤姆点点头,又摇头:“说了也没用。报纸不会登,警察会抓人。我爸临死前写过一封信给匹兹堡的记者,结果信被没收了,他还被打了一顿。”

莱昂纳尔沉默良久,终于从怀中掏出一本随身携带的小册子??那是他出发前整理的一些笔记,准备用于将来写作。他撕下一张空白页,又从口袋摸出铅笔,快速写下几行字:

>**致任何可能读到这封信的人:**

>

>我亲眼所见,康奈尔斯维尔煤矿工人每日工作十四小时以上,儿童被迫参与劳动,安全设施严重缺失。一年内至少发生三次塌方事故,死者家属未获赔偿。所谓“公司镇”的繁荣,建立在剥削与恐惧之上。

>

>??莱昂纳尔?索雷尔,1879年秋

他将纸条折好,递给汤姆:“如果有一天你能离开这里,请把这张纸交给一个可信的记者,或者寄往《费加罗报》《时代周报》或伦敦《泰晤士报》编辑部。不要写你的名字,也不要暴露自己。”

汤姆接过纸条,紧紧攥在手心,眼中闪过一丝光芒:“你会写下来吗?把这些事写成书?”

“我会。”莱昂纳尔看着他,声音坚定,“只要我还握得住笔。”

男孩转身跑开,身影迅速融入晨雾之中。

回到旅馆时,其他作家已陆续起床。左拉坐在客厅破旧的沙发上,手里捧着一杯黑咖啡,神情凝重。

“你去哪儿了?”他问。

“去了矿场附近。”莱昂纳尔回答,坐下后缓缓讲述了遇见汤姆的经历。

房间里一片寂静。于斯曼咬着烟斗杆,脸色阴沉;索雷尔则皱眉道:“这种事在欧洲也不少见。煤矿、纺织厂……哪国没有苦役?我们何必专挑美国的刺?”

“正因为各国都有,我们才更不能沉默。”莫泊桑突然开口,声音低沉却有力,“我们在巴黎写《卢贡-马卡尔家族》,揭露巴黎贫民窟的肮脏与堕落,难道到了美国,反而要闭上眼睛,只为拿那两千美金的‘奖金’?”

“那笔钱确实诱人。”阿莱克西喃喃道,“但我宁愿饿死,也不愿写一篇违心的赞歌。”

塞阿尔点头附和:“我已经开始记笔记了。昨晚我听见隔壁屋子的女人整夜咳嗽,孩子发烧,却没有医生肯来。她说,镇上的大夫只服务管理层家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