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文豪1879:独行法兰西> 第441章 我是亚瑟·摩根!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41章 我是亚瑟·摩根!(1 / 2)

莱昂纳尔的身体瞬间僵住,血液仿佛都凝固了。

对方用枪管点了点莱昂纳尔拿着柯尔特转轮手枪那只手的手腕,又点了点他的肩膀。

这个意思很明显,莱昂纳尔把手里的柯尔特扔掉,双手摊开,缓慢地转过身。...

雪在凌晨时分悄然停歇,巴黎的屋顶覆着一层厚实的银白,街灯下细碎晶莹,仿佛整座城市被裹进了一块巨大的亚麻布中。莱昂纳尔仍站在阳台上,指尖冻得发僵,却不愿回屋。那封写给“未来的孩子们”的信静静躺在他掌心,墨迹早已干透,可字句仍在心头翻涌,像塞纳河底永不停歇的暗流。

他听见身后木门轻响,是玛德琳走了出来,披着一条旧羊毛披肩,手里端着一杯热巧克力。她没说话,只是将杯子递到他手中,然后并肩而立,望着远处蒙马特高地在晨光中缓缓浮现的轮廓。

“你一夜未睡。”她终于开口,声音轻得几乎融进风里。

“我在等一个信号。”他说,“不是电报,也不是报纸头条。是一种……更沉的东西。像是地底下有人敲墙。”

玛德琳微微侧头看他:“汤姆还在敲吗?”

莱昂纳尔没有回答,只是将信折好,塞进外套内袋。他低头看着杯中升腾的热气,忽然笑了:“你知道吗?我小时候从不相信文字能改变什么。父亲说诗是软弱者的拐杖,历史才是强者的剑。可现在我发现,真正的剑,是从无数普通人嘴里说出的句子铸成的。”

屋内传来低语与纸张翻动的声音。其他人已陆续醒来。昨夜的歌声虽已止息,但那种共振仍在空气中颤动,如同钟声散去后铜体内部的余震。

他们走进客厅时,左拉正坐在炉火旁校对一份新稿??《康奈尔斯维尔日记》的第一章誊抄本。于斯曼和莫泊桑围在桌边,用红笔圈出需要核实的地名与时间线。塞阿尔则蹲在角落修理一台老旧的油印机,金属零件散落一地,他额上沁着汗,嘴里低声咒骂着德语脏话。

“这玩意儿比矿井还难搞。”他嘟囔道。

阿莱克西从厨房端出几盘黑面包和咸奶酪,见莱昂纳尔进来,便指了指桌上一封刚拆开的信:“日内瓦那边回话了。记者协会同意建立‘星链’通信网,每七天通过海员、邮差或神职人员传递一次加密信件。第一批联络点包括赫尔辛基、里斯本和开普敦。”

“开普敦?”塞阿尔抬头,拧紧最后一颗螺丝,“南非也有工人读我们的书?”

“不只是读。”玛德琳接过话,“约翰内斯堡一家金矿的监工最近因殴打童工被罢免,当地工会说,他们的抗议宣言引用了《钢铁纪年》第三章关于‘身体非机器’的论述。”

众人沉默片刻,随即爆发出一阵低笑。不是因为喜悦,而是某种近乎战栗的确认??他们的声音,真的越过了海洋。

“那么,‘接力写作’计划正式开始。”莱昂纳尔坐下来,翻开日记手稿,“我们不再只是作者,而是编辑者、守护者、传声筒。每一章新增内容,必须附有原始笔迹照片、见证人签名,以及至少两位独立渠道的交叉验证。”

“否则就成了另一种宣传。”左拉补充,“我们要的不是煽情,是铁证。”

当天下午,第一份来自外部的投稿抵达:一封由挪威卑尔根渔港工会寄来的渔民口述记录,题为《冰海之奴》。作者是一位五十岁的老水手,二十年来被迫在零下二十度的甲板上连续作业十八小时,雇主以“传统捕捞契约”为名剥夺其一切权利。文中写道:“我们抓的是鳕鱼,可被捕的其实是自己。网眼越收越紧,就像童年听过的故事里,巨鲸吞下了渔船,也吞下了光。”

稿件末尾夹着一片风干的海藻,背面写着:“这是我在最后一次出海时藏进口袋的,它曾漂过北大西洋,如今愿它也能漂向正义。”

莫泊桑读完,久久不语,最后只说了一句:“我们必须把它编入下一版。不是作为附录,而是作为第七章。”

与此同时,巴黎街头的“真相朗读会”进入新阶段。原本自发聚集的小型集会,如今已被组织成系统性的流动讲坛。大学生、教师、退役士兵、甚至一些不满现状的低阶公务员,纷纷加入宣讲队伍。他们在地铁站口、工厂围墙外、贫民区教堂地下室,轮流诵读《钢铁纪年》段落,并现场分发由志愿者手工复写的节选页。

一场名为“煤与墨”的艺术行动悄然兴起。一群无名画家在圣马丁运河沿岸的废弃仓库墙上绘制巨幅壁画:左侧是童工蜷缩在矿道中的剪影,右侧则是六位作家围坐书桌的身影,中间一道裂痕贯穿画面,裂缝中生长出藤蔓般的文字??正是书中那句:“当一个人无法呼吸,整个文明都在窒息。”

警方数次试图铲除这些涂鸦,可每当清晨来临,新的壁画又会在别处出现,位置更加隐蔽,笔触更加锋利。

然而,反扑也随之加剧。

十二月中旬,《费加罗报》突然刊登一篇由“国际工业伦理委员会”署名的长文,宣称《钢铁纪年》所揭露的劳工状况“严重偏离现实”,并列举所谓“全球工业化进步指数”,声称自1850年以来,欧美工人平均寿命提升十二年,工资增长百分之三百,“足以证明现代工厂体系的人道性”。

文章末尾冷峻警告:“某些文人沉迷悲情叙事,实则阻碍社会向前。若任其煽动阶级仇恨,恐将引发不可控动荡。”

更令人不安的是,法国国内开始出现针对“真相联盟”成员的匿名威胁。于斯曼家门口被人泼洒煤油,门板上用红漆写下“叛国者终将焚烧”;阿莱克西任教的中学收到匿名举报,称其“在课堂上传播颠覆思想”,教育局已启动调查程序;就连一向中立的布鲁塞尔出版社也传来消息:原定印刷五千册的《全集》第二版,因“供应链问题”被迫延期。

“这不是巧合。”塞阿尔在一次紧急会议上咬牙道,“他们正在切断我们的喉咙,一根一根地掐。”

就在局势再度紧张之际,一个意想不到的名字浮出水面??雅克?杜兰。

这位曾在美国协助《新共和》运作的联络人,在失踪近两个月后,突然从古巴哈瓦那发来一封密电。译文如下:

>“我未被捕,亦未背叛。卡内基安插眼线渗透纽约地下网络,我被迫假意合作以保全证据链。现已携三卷胶片离境,内容涵盖宾夕法尼亚州五座秘密矿井的童工影像、匹兹堡钢厂管理层会议录音,以及一份名为‘黑账计划’的财务文件副本。预计两周内抵马赛。切勿使用现有渠道接应,我会以‘海鸥第三次鸣叫’为暗号联系你们。”

房间内一片死寂。

“胶片?”左拉喃喃道,“他们真的拍下了?”

“不止是拍下。”莱昂纳尔眼神骤亮,“那是活动的证词。比文字更直接,比歌声更无法否认。”

“可如果雅克被抓……”玛德琳声音发紧。

“那就让全世界都知道他在哪艘船上。”莫泊桑迅速起身,“我马上联系汉堡那位海员,让他设法在大西洋航线上散布消息??就说‘一只受伤的海鸥正飞向南方’。只要渔民、码头工人、远洋船员听到这个信号,就会自发形成保护网。”

计划即刻执行。

三天后,一则看似无关的新闻出现在西班牙《国家报》地方版角落:“一艘悬挂利比里亚旗的货轮‘北星号’因引擎故障滞留加那利群岛,船员报告称夜间多次听见不明鸟类撞击甲板。”短短一句,却让六人心跳加速??这是约定的首道预警信号。

接下来的日子,他们几乎昼夜守候在无线电接收器旁。塞阿尔自学摩尔斯码,左拉负责整理可能的登陆路线,莱昂纳尔则开始起草一份全球公开声明,准备在胶片抵达后立即发布。

新年后的第七天,雪再次降临。

傍晚时分,门铃第三次响起。

这次站在门外的,是一名穿着破旧水手服的中年男子,满脸风霜,右手缠着渗血的绷带。他不开口,只从怀里掏出一只防水油布包,递给莱昂纳尔,然后低声说:“海鸥落地了。北星号被拦截在直布罗陀海峡,雅克跳海逃生,游了六公里才被一艘渔船救起。我受他所托,把东西送到。他说……‘这本书还没写完’。”

说完,他转身欲走。

“等等!”玛德琳追出门外,“你叫什么名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