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婉儿亲自担任开班仪式的主持人,她用流利的英文致辞:“欢迎各位来到中国河北省青松村。这里曾经是一个贫困落后的山村,但在全体村民的努力下,我们实现了绿色转型、产业升级和教育振兴。今天,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平台,把我们的经验和教训分享给大家,也希望你们在这里有所收获。”
随后,赵建国、王秀兰、刘强等人分别围绕各自领域进行了专题授课。村民们也被动员起来,纷纷走上讲台,讲述自己如何从靠天吃饭到自力更生的故事。
一位来自非洲某国的代表团团长激动地说:“我们国家也有类似的村庄,但一直找不到出路。青松村的经验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尤其是清洁能源的使用和合作社模式,非常值得借鉴。”
培训期间,林婉儿还组织了一场“世界乡村对话”活动,邀请各国代表与村民面对面交流。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孩子们用英语向外国客人介绍家乡的变化,老人们讲述了过去艰苦的日子,以及现在的幸福生活。
培训结束后,许多代表纷纷表示愿意与青松村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甚至有人提出希望将青松村的经验带回本国推广。
临别之际,一位来自南亚的年轻女官员紧紧握住林婉儿的手:“林主任,谢谢您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性。回去后,我要把您的故事讲给我的村民听,让他们也知道,改变命运并非遥不可及。”
送走最后一支代表团后,林婉儿独自一人走在村道上。夕阳洒在田野上,空气中弥漫着稻谷的清香。她望着远处的山峦和光伏电站的蓝色屋顶,心中满是感慨。
她知道,这只是个开始。
当晚,村委会召开总结会议,大家都兴奋不已。
“这次培训班反响很好,说明我们的经验确实有价值。”赵建国笑着说,“不过,我们也发现了几个问题,比如课程时间安排有些紧张,个别内容还不够深入。”
“还有就是,翻译人员不够稳定。”李晓燕补充道,“有些课程因为临时换人,影响了效果。”
林婉儿认真听着,点头道:“这些问题我们都要认真总结,不断完善。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第一,优化课程设置,确保内容实用、系统;第二,加强讲师培训,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第三,完善接待流程,提高服务质量。”
王秀兰笑道:“我觉得还可以增设一个‘村民代言人’机制,让一些口才好、表达能力强的村民参与到讲解中来,这样更有亲切感。”
林婉儿眼前一亮:“这个主意不错!我们可以从各年龄段中挑选代表,定期培训,让他们成为青松村对外宣传的重要力量。”
会议结束时,窗外已是繁星点点。林婉儿走出村委会,抬头望向夜空,心中升起一股前所未有的坚定。
她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但她不再孤单。因为她身后站着整个青松村,还有无数渴望改变命运的村庄。
她拿出笔记本,在封面上写下一句话:
“让世界看见中国乡村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