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恩威并施,子龙归心(第1/2页)
“需要什么,先生尽管开口,便是皇宫大内的药材,我也去求来!”
赵云看着这一幕,心中五味杂陈。
这位权倾朝野的卫将军,为他们一介白身,竟能做到如此地步。
华佗即刻挥毫写下一张药方。
王景接过,立即递给身旁管家:“速去,将府中若是没有,就去司徒府库,按方备齐!”
片刻之后,管家匆匆返回,面带难色:“将军,府库中珍品尽有,唯缺一味作药引,此物……据闻仅太后私库中藏有一块。”
赵云闻言,脸色骤变,此物关乎兄长性命,却近乎于御用之物,岂是臣子可求?
王景却神色不变,只对管家略一颔首:“知道了。”
他转向赵云,说道:“宫中药库,我自有几分薄面。子龙安心守护兄长,我去去便回。”
说罢,不待赵云再拜,已持方转身,其步伐沉稳,仿佛所求非皇家禁物,而是寻常柴草。
赵云望着那背影,心中震撼与感激交织,只觉此恩如山。
直至宫门将闭时分,王景才带着一个宫廷锦盒返回。
华佗立刻施为,以金针渡穴之术,辅以求来的珍贵药材煎汤灌服。
数个时辰后,赵岳脸上方有血色,呼吸变得平稳有力。
华佗拭去额汗:“旧疾已控住,但脏腑元气大伤,需静心调养一月。”
王景当即对管家吩咐:“子峰的调养,一切用度,均由府中负责。”
“安排静室,派几名细心的侍女与仆从日夜照料。”
为救赵岳奔波一整日,送走华佗,王景转身时,身形几不可察地微晃了一下。
虽极力掩饰,但那眉宇间深重的疲惫,却如一根针,刺进了赵云眼里。
这位在万军丛中斩将夺旗都气息不变的将军,此刻竟为他一介白身的兄长,显出了力竭之态。
赵云喉头猛地一哽,双拳紧握。
心中之前所有疑虑,顷刻间烟消云散,化为愿效死力的铁血决然。
次日,张仲景与董奉先后抵达洛阳,被径直请入卫将军府书房。
王景屏退左右,并无寒暄,目光如炬,扫过案前三位当世医道泰斗。
他直接将一卷帛书在案上铺开,开门见山。
“天下糜烂,百姓枉死者,十之五六倒于伤病饥馑。”
“空有仁心,救得几人?”
“我欲立三桩事,非为讨论,是请三位先生执掌:一曰医学堂,广传技艺;二曰医研堂,究天人之变;三曰革新伤患处理之法,将此‘十死五六’,变为‘十活七八’!”
此言一出,书房内空气骤然凝滞。
三位神医皆露惊容,这不仅因王景的霸道口吻,更因那“十活七八”的目标,近乎颠覆医道常理。
华佗最精外科,眼中精光暴涨,急问道:“将军所言‘革新之法’,究系何指?”
王景取出一卷帛书展开,其上图示简洁凌厉:“创口溃烂,高热不退,多非伤重,而是肉眼难见之‘微邪’侵染所致。凡疗伤之物——布帛、刀针、乃至医者双手,必以沸水煮过,或以烈火灼烧擦,灭此‘微邪’。我称此法为‘消毒’!”
“微邪?消毒?”
华佗如遭雷击,踉跄起身,打翻了身旁的茶盏也浑然不觉。
他双手颤抖地撑在案上,眼眶微红,声音嘶哑得近乎哽咽:“将军……您是说,老朽以往用刀救回,却又因溃烂高热而死的那些壮士……竟是折在这看不见的‘微邪’之手?!”
“若、若此法为真,天下痈疽疮疡之症,岂非迎来新生?!”
王景指节叩了叩案上帛图,声响不大,却让书房内为之一静。
“真假,试过便知。”
他目光扫过三人,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资财、人手,尔等尽可取用。”
“我想要的,不是空谈,是一套能让更多士卒、百姓活下来的章程!”
这番不容置疑的决断和毫无保留的支持,让三人神色一肃。
“是,我三人必配合将军完成。”
烛泪堆满了青铜烛台,窗外天色已泛起蟹壳青。
书房内,墨香与淡淡的安神香混杂,王景与三位神医的身影被拉长,投在绘有山河图的墙壁上,直至天明。
王景送走三位神医,站在廊下,望着初具规模的医政体系,连日来的疲惫与此刻的成就感交织,让他紧绷的心神稍稍一缓。
就在此时,赵莽悄然走近,低声道:“主公,探子来报,太傅袁隗刚刚秘密入宫。”
王景眼神中刚刚浮现的一丝舒缓瞬间冻结,转为冷冽,嘴角却勾起一抹弧度:“老狐狸,终于有动作了?也好,且看你能玩出什么花样。”
......
长乐殿内,南海龙涎香的青烟如游丝般缠绕,却驱不散那透骨而来的寒意。
太傅袁隗宽大的朝服袖摆垂地,躬身立于丹陛之下,姿态恭谨,声音却像淬了冰的钝刀,一下下敲在何太后的心防上。
“太后明鉴。王大将军旬月之间,诛董卓,稳洛阳,雷霆手段,功在社稷。”
“如今,其麾下‘寒门锐士’已控司隶,羽翼渐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1章:恩威并施,子龙归心(第2/2页)
“昨日更有奏报,言其欲兼领雍凉二州......若关西铁骑亦尽归其手。”
他略作停顿,让沉默的压力弥漫开来,才缓缓继续:“届时,封赏不足以酬其功,爵位不足以满其欲。”
“陛下年幼,汉室......将依何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