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诡秘:先天命运圣体> 第二百四十三章 夫人,我和您女儿离开一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四十三章 夫人,我和您女儿离开一下(2 / 2)

轰!

玻璃炸裂,却没有碎片落地。每一片残渣都在空中悬浮,映照出不同的未来片段:

??奥黛丽在议会上公开揭露教会阴谋,却被全体议员嘲笑为“幻想症患者”;

??休带领一支特别行动队突袭静默之庭总部,却发现所有文件早已替换成无关内容;

??克莱恩试图介入此事,却被灰雾之上的意志警告:“再进一步,你将不再是‘愚者’,而是‘叛徒’。”

最令他心悸的画面出现在最后一片碎镜中:

他自己站在贝克兰德中心广场,身穿象征最高审判官的猩红星袍,手中高举棱镜,万千民众跪伏于地,齐声呼喊他的名字。而在他脚下,十三具身穿不同教会服饰的尸体排列成环,鲜血汇成一道符文阵列。

那不是胜利。那是另一个轮回的开端。

他深吸一口气,将所有镜片收入布袋。他知道,敌人正在利用集体潜意识塑造“洛恩=新神”的形象,为下一步污名化铺路。一旦公众开始恐惧他,哪怕他曾带来觉醒,也会被重新定义为“危险分子”。

而这,正是静默之庭最擅长的伎俩:不否认你的存在,而是扭曲你存在的意义。

他走出密室,正欲离开诊所,忽然感到胸口一痛。

双生符再次发热,银黑色纹路蔓延至脖颈。脑中那个伪神般的声音再度响起:

>“何必挣扎?你看清了他们的愚蠢,看透了世界的腐朽。唯有绝对掌控才能终结混乱!让他们崇拜你,畏惧你,服从你!这才是真正的秩序!”

>

>“你已经赢了。现在,该建立属于你的时代了。”

洛恩靠在墙上,冷汗直流。两种人格的拉锯战愈演愈烈。每一次使用棱镜力量,都会加剧体内矛盾的撕扯。若不能找到平衡之法,他终将要么被自己的光明吞噬,要么被黑暗彻底同化。

就在此刻,怀中诗集突然自行翻开,一页纸飘然落地。

上面原本空白,此刻却浮现出新的诗句,笔迹分明是佛尔思的:

>“若言语将亡,请听心跳;

>若名字被抹,请寻回影;

>真相不在书中,不在梦里,

>而在千万人共同低语的瞬间。”

>

>“去找他们。活着的证人。还在记得你的人。”

洛恩怔住。

随即,他明白了。

真正的抵抗,从来不是一个人对抗整个系统,而是让系统内部生出裂痕。佛尔思早已预见这一切,所以她没有留下证据,而是留下了**火种**??那些读过她小说、听过钟声、做过相似梦境的普通人,才是打破静默的关键。

他不再犹豫,连夜奔赴城北废弃剧院。

那里曾是塔罗会最早的聚会点之一,如今已成为流浪者栖身之所。但他知道,仍有十几名核心成员隐藏在市井之中,他们或许失业,或许装疯,却从未真正放弃信念。

当他推开剧院大门时,十几个身影从阴影中缓缓走出。有人拄着拐杖,有人蒙着左眼,还有人怀里抱着一台老旧收音机。

为首的老妇人正是“梦婆”。她咧嘴一笑,缺了颗牙:“我就知道你会来。孩子们都等着呢。”

洛恩环视众人,轻声道:“你们不怕吗?接下来的事,可能会让你们失去一切。”

年轻人举起收音机:“可我们已经一无所有了。而且……我们记得你。这就够了。”

那一刻,命运双生符的疼痛减轻了少许。

他取出诗集,翻开密码页,开始逐字解读佛尔思预留给他们的行动计划:

第一步,重建“共鸣网络”??利用城市广播、街头涂鸦、童谣传唱等方式,在特定频率上传递加密信息;

第二步,唤醒“沉睡见证者”??那些曾在集体梦游中觉醒却又被强行遗忘的人;

第三步,引导公众自发形成讨论热潮,迫使官方不得不回应,从而暴露更多内幕。

这不是战争,是**叙事之战**。

谁掌握了故事的讲述权,谁就掌握了现实的定义权。

---

七十二小时后,贝克兰德街头巷尾流传起一首新童谣:

>“六声钟响鬼开门,

>灰袍先生踏影行;

>他说你心里藏坏事,

>可他也曾杀亲人……”

与此同时,多家报社收到匿名投稿,署名均为“詹姆斯?迪森克遗稿整理组”,内容涉及静默之庭的历史、梦境操控技术原理,以及一份长达百人的涉案名单。

舆论哗然。

议会紧急召开闭门会议,教会方面则迅速发表声明,称这些全是“邪教残余制造的社会恐慌”,并宣布成立“思想净化委员会”进行彻查。

而就在声明发布的当晚,全城七座主要钟楼在同一时间敲响六下。

没有人下令,也没有机械故障记录。

监控显示,每一座钟楼的守夜人都在那一刻陷入短暂失神,醒来后只记得梦见了一个没有脸的男人,递给他们一把锈迹斑斑的钥匙。

奥黛丽在庄园阳台上听见钟声,立刻展开星象仪测算。结果显示:北斗第七星亮度异常,其投影正好落在她家花园的石桌之上??那里,洛恩留下的信不知何时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枚小小的黑曜石戒指。

她拿起戒指,耳边仿佛响起他的声音:

>“我不是来拯救世界的。我只是拒绝让它被别人悄悄改写。”

她笑了,将戒指戴在右手无名指。

>“那么,我们一起写下去吧。”

风起云涌之际,无人注意到,在贝克兰德最偏远的墓园深处,一座新立的墓碑悄然出现。碑上无名,仅刻一行小字:

>**“此处安息者,曾以死亡行走人间。”**

而在碑底缝隙中,一片枯叶随风翻动,露出背面用血书写的一句话:

>**“我还未完成。”**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