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诡秘:先天命运圣体> 第二百四十六章 金融危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四十六章 金融危机(1 / 2)

“感谢您,拉斯蒂格先生!真是太感谢您了!”

一位身材微胖、衣着华贵的富商紧紧握住克莱恩的手,脸上因过度兴奋而泛着油光。

因为听了对方的“内部消息”,他购入的几只股票在短时间内暴涨,让他净赚...

晨光初照,贝克兰德的雾还未散尽,洛恩却已站在南区贫民医院的屋顶上。他手中紧握那份刚从静默之庭核心数据库抢出的文件,纸页边缘被爆炸的热浪烧得焦黑,如同一段段被焚毁的记忆残片。风穿过断裂的窗框,吹动他衣角,也吹动那些尚未封存的真相。

他没有回废弃剧院。

他知道,一旦自己现身,教会的追捕网便会立刻收紧。而此刻,真正的战斗不在地下,而在人心之中。

“你还活着。”一个声音从背后传来。

洛恩回头,看见梦婆拄着拐杖缓步走来,身后跟着两名塔罗会幸存者??一个是曾在广播站操作共鸣器的年轻人,另一个是曾因“梦见灰袍者”被关押七天后逃出的精神科护士。他们脸上都带着疲惫,但眼神清明,像是终于挣脱了某种无形的锁链。

“我还活着。”洛恩点头,“但他们不会让我们活太久。”

梦婆走到他身旁,望向城市远方那座高耸的主教座堂。阳光洒在钟楼顶端,反射出刺目的金光,仿佛神明正冷漠地注视人间。

“你砸了他们的机器,可机器只是工具。”老妇人低声说,“真正可怕的是,他们早已把谎言织进呼吸里。孩子们学的第一句话是‘赞美主’,而不是‘我是谁’。人们恐惧的不是遗忘,而是记住之后该怎么办。”

洛恩沉默片刻,将手中文件递给她。

梦婆翻开第一页,《人格拆解与替代方案提案》的标题赫然在目。其下详细记录了静默之庭如何通过梦境干预、语言污染和集体催眠,逐步瓦解个体意识,并试图用“忠诚模板”重塑洛恩的形象??让他成为官方叙事中的“堕落先知”,一个蛊惑民众陷入混乱的疯子。

更令人战栗的是附录部分:一份名为《记忆嫁接实验报告》的文档显示,过去二十年间,至少有三千名“觉醒者”并未真正死亡,而是被剥离记忆后转入地下设施,作为“活体数据源”持续供能于那台巨型遗忘机器。

“佛尔思……也在其中?”洛恩声音微颤。

梦婆摇头:“不确定。编号K-7提到的‘回声计划’,可能是另一条线。但我们找到了她的笔迹??在这份《禁忌叙事回收清单》里。”

她翻到某一页,指尖落在一行小字上:

>“回收对象:F.S.(代号‘织语者’),原塔罗会成员,擅以文字诱发共感效应。判定等级:高危。处置方式:三重封印+叙事重构。”

洛恩闭上眼。佛尔思不是死了,她是被“重写”了。

就像他们想对他做的那样。

“所以现在呢?”护士低声问,“我们把这些公布出去?让全城人都知道教会是个吃人怪物?”

“不。”洛恩睁开眼,目光如刃,“我们要让他们自己‘想起来’。”

他转身走向屋顶边缘,从怀中取出一枚银色齿轮??那是从遗忘机器核心崩裂时带出的碎片,内部刻满了微型符文,仍在微微震颤,仿佛仍连接着某个深层意识网络。

“这不是证据。”他说,“这是钥匙。”

年轻人不解:“什么意思?”

洛恩蹲下身,将齿轮轻轻嵌入屋顶通风口的金属格栅缝隙中。刹那间,一股无形波动扩散开来,如同石子投入湖心。远处街角,一名正在扫地的老清洁工突然停住动作,喃喃道:

“我……我记得我签过什么……黑色的纸,烫金的字……他们说只要忘掉妹妹的名字,就能治好我的头痛……”

同一时刻,电车上的乘客纷纷抬头,彼此对视,眼中浮现惊疑。

“你也有这个梦吗?”一位母亲抱住孩子,声音发抖,“梦见有个穿灰袍的男人站在门口,说‘你们不该忘记她’……”

“我也梦见了!”一个小女孩举手,“他还给了我一本书,上面写着我的真名!”

梦婆露出笑意:“共鸣装置激活了。你用齿轮触发了残留的记忆共振场。”

“不止如此。”洛恩站起身,“那份文件里有一段加密频率,属于‘新人类叙事工程’的启动信号。我反向调制了一下??现在它不再抹除记忆,而是唤醒沉睡的片段。”

“你在用人脑当广播站。”年轻人震惊。

“没错。”洛恩望向天空,“每个人都是见证者。只要他们开始怀疑,哪怕只是一瞬,裂缝就会蔓延。”

就在此时,城市各处警报骤响。

教会反应极快。街道上,巡逻车开始喷洒一种淡蓝色气雾,据说是“稳定情绪的净化剂”;教堂钟声频繁敲响,节奏经过特殊编排,能抑制异常脑波活动;电视屏幕自动切换至宗教频道,播放着慈祥神父讲解“如何识别认知污染”的节目。

但这一切,已经无法阻止那股暗流。

中午十二点,东区市场爆发骚乱。一名商贩突然撕开衬衫,露出胸口纹着的一串数字:“A-482”。他高喊:“我不是疯子!我是被删掉的人!我叫马库斯?雷诺,我在1899年揭露了疫苗实验的真相!”随后,十几名围观者也卷起袖子,展示相同或相近的编号。

西区监狱,三名囚犯在同一时间发起绝食抗议,声称他们从未犯罪,只是“记得太多”。典狱长查阅档案,却发现这几人的案底空白,唯有心理评估栏写着:“存在强烈记忆回溯倾向,建议长期隔离。”

最惊人的是,在市中心图书馆,一本本旧书开始自行翻页。管理员惊恐发现,某些页面上的文字正在变化??原本关于“秩序重建”的历史描述,逐渐浮现出血红色的批注:

>“此处删除三百二十七人姓名。”

>“此战役实际死难者为两万一千人,非官方宣称的三百。”

>“主教斯宾塞曾下令焚烧整座村庄以测试梦境武器效果。”

有人拍照上传,照片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尽管政府封锁关键词,可人们改用隐喻、诗行甚至涂鸦传递信息。一夜之间,“你说的话,我不信了”成了街头巷尾的暗语。

奥黛丽在议会再次提出质询:“为何全国范围内出现大规模记忆紊乱症状?是否有未公开的心理战实验?”官员支吾其词,却被直播镜头捕捉到袖口沾染的蓝色粉末??正是街头喷洒的那种“净化剂”。

舆论彻底失控。

第三天清晨,克莱恩的信终于抵达各大城市的秘密联络点。随信附有一张星图与七段音频,标注为“审判之钟协奏曲”。各地响应者立即行动,利用地下电台、音乐厅甚至地铁广播系统同步播放。

七座城市,七声钟响,几乎同时响起。

这一次,不是象征,而是宣言。

而在贝克兰德,洛恩做出了一个惊人决定。

他走进一家尚在营业的独立印刷厂,亲手排版、校对、印刷了一本全新小册子。封面不再是破碎的镜子,而是一面正在升起的旗帜,由无数细小的名字编织而成。扉页写道:

>**《我们是谁》**

>作者:所有记得的人

>出版社:不存在

>印数:无限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