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诡秘:先天命运圣体> 第二百四十八章 你最近会倒霉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四十八章 你最近会倒霉哦~(2 / 2)

“星火计划……成功了。”她轻声道。

这时,一个小女孩走进剧院,手里捧着一本破旧的图画书。她穿着洗得发白的校服,脸颊冻得通红。

“婆婆,”她怯生生地说,“老师今天让我们画‘我的家人’。我画了妈妈和弟弟,可老师说他们不存在,要把画撕了。”

梦婆接过画纸,只见上面用蜡笔涂着一家三口站在向日葵田里的场景。简单,稚嫩,却充满温度。

“那你怎么办?”梦婆问。

“我没让她撕。”小女孩咬着嘴唇,“我说:‘你可以不信,但他们在我心里是真的。’然后我就跑出来了。”

梦婆凝视着她良久,忽然从袖中取出一枚微型齿轮??比指甲还小,表面刻满符文。她轻轻按在女孩胸前衣袋的位置。

“拿着它,别弄丢。”她说,“当你再次被人否定记忆时,就把它贴在耳边。你会听到很多人对你说同一句话。”

女孩疑惑地点头,转身离开。

当她走过剧院长廊时,墙上的旧海报突然泛起微光。原本印着“国家荣耀巡演”的宣传画,此刻人物面孔悄然变化,变成了佛尔思的模样,手中高举一本书,标题赫然是《我们是谁》。

与此同时,远在南方海岸的洛恩正坐在渔村小屋门前,望着海平面发呆。他的左眼偶尔闪过银纹,但频率越来越低。命运圣体的力量并未消失,而是正在转移??如同火炬传递,热度不再集中于一人之身。

一名老渔民走过来递给他一杯热茶:“听说城里乱了?广播说有暴徒煽动叛乱。”

洛恩笑了笑:“不是叛乱,是复述。”

“复述?”

“对。人们只是在说真话而已。”

老人沉默片刻,忽然从怀里掏出一张泛黄的照片:年轻的他自己站在码头上,身旁是个穿蓝裙子的女孩。“这是我妹妹,”他说,“二十年前,她因为在学校朗诵了一首诗,就被带走再也没回来。我一直不敢提她名字,怕惹麻烦。”

他抬起头,眼中有了光:“现在……可以说了吗?”

洛恩点头。

老人深吸一口气,对着大海喊道:“莉娜?科尔!你还记得哥哥吗?我还记得你最爱吃糖霜饼干!”

声音随风而去,几只海鸟振翅飞起。

就在那一刻,数百公里外的贝克兰德图书馆地下密室,一台尘封已久的自动打字机突然启动。滚筒缓缓转动,色带泛红,开始疯狂敲击:

>新增条目:莉娜?科尔,女,生于1987年5月3日,卒年不详。最后公开露面为1999年中学文艺汇演,朗诵诗歌《雨后的泥土味》。该作品后被列入禁文目录,原稿销毁。亲属关系:兄长托马斯?科尔(现居南岸渔村)。备注:此条目由系统自动补录,来源未知。

而在全球各地,类似事件接连发生。

巴黎地铁站内,一名游客发现扶梯旁边的广告牌变成了手写信格式,内容是某位法国抵抗运动成员的遗言;东京某所高中的音乐教室里,钢琴自动弹奏出一段从未录入乐谱的旋律,经分析发现其节奏与日本战时地下电台的摩斯密码完全吻合;纽约中央公园的喷泉池底,潜水员意外打捞出一块铜碑,上面镌刻着上百个移民劳工的真实姓名??这些人曾被官方历史称为“无名建设者”。

这一切都没有组织者,没有发起人。

只有同一个符号悄然浮现于各处:**齿轮环绕书本,中间一只睁开的眼睛**。

斯宾塞在私人寓所中烧毁最后一份报告时,窗外雷声轰鸣。火焰吞噬文件的瞬间,他忽然听见身后传来脚步声。转身一看,竟是自己年轻时的模样,穿着初任神职时的白袍,眼神清澈。

“你背叛了誓言。”幻影说。

“我只是维护秩序。”他嘶吼。

“秩序建立在谎言之上,那就是罪。”幻影伸手指向他,“而你,将成为被所有人记住的恶人。”

他惨笑着抓起烛台砸向镜子,玻璃碎裂,却每一片都映出不同的面孔??那些被他下令抹除的人,全都睁着眼睛,静静看着他。

第二天清晨,静默之庭宣布主教斯宾塞“因健康原因退隐”。当天夜里,他的宅邸燃起大火。消防员赶到时,只在一楼大厅找到一本焦黑的日记,唯一完好的一页上写着:

>“我终于听见她们的声音了。”

>

>“原来每一个被删除的故事,都会变成一根刺,扎进施害者的梦境。”

>

>“对不起……我真的……好累。”

消息传开后,更多人鼓起勇气站出来。法庭外聚集着要求重审政治案件的家属,学校里教师自发开设“未删减历史课”,甚至连军队内部也出现匿名信件,揭露高层如何操纵士兵的认知以执行清洗任务。

第七个月圆之夜,贝克兰德所有钟楼再次齐鸣七下。

这一次,不再是巧合。

市政府被迫召开紧急会议,面对媒体质询“关于近期大规模记忆异常现象”,发言人支吾良久,最终只说出一句:

“或许……我们需要重新定义‘真实’。”

而在南区医院屋顶,那个曾掉落银齿轮的地方,如今立起一座小小的纪念碑??由回收金属焊接而成,形状像一本打开的书,书页上刻满了名字。

每天清晨,都有人前来添加新的铭文。

洛恩再也没有出现过。

有人说他在北方建立了游学团体,教授“记忆语法”;有人说他乘船去了南洋群岛,寻找第一批觉醒文明的遗迹;还有人说,他其实从未离开,只是融入了人群,成为万千讲述者中最普通的一个。

但每当夜深人静,某些敏感者仍能捕捉到一种特殊的频率:像是齿轮轻转,又似纸页翻动,夹杂着低语般的吟诵。若戴上共鸣头环,便可听清内容??那是《我们是谁》的最新章节,仍在不断更新,由无数人共同撰写。

最后一个被记录的句子是:

>“我不是英雄,不是先知,也不是救世主。我只是一个记得的人。而现在,我和你们一起,让世界不得不听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