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李老这边,他在这个酒店里,正仔细看着自家产品的介绍。
他还在熟悉,因为有很多东西他也没有实际参与,担心人家问到的时候自己不了解,所以正在恶补一些数据。
杨卫国过来了,“咚咚咚”。
“小王,看一下,谁在敲门?”
门开了,杨卫国走进来。
“李老,还没休息呢?”
“嗨,正在熟悉一下资料。”
李老说道,随即对旁边两人吩咐,“你们俩去走廊那里抽根烟。”
待两人一出门,轻轻地把门带上,李老才问道:“咋的啦?有事?”
杨卫国反问:“李老,咱们那个小型收割机咋样了?”
“卫国啊,不瞒你说,手扶式的这个收割,光是收割,我们已经做出来了。”
杨卫国来了兴趣:“您具体说说,啥情况?”
“说白了就是利用单缸拖拉机的动力,在前面装了一个割台,就这样收割。我认为是非常好的,但是呢,它不能脱粒,就像镰刀割的一样,一排一排的倒在田地里,到时候还得由人工去把它收起来。”
杨卫国点了点头:“这方法不错,能解除一些劳动力,不用人工去割麦子、割稻谷了。”
顿了顿,他又问,“嗯,李老,那你说说咱们那个自动的收割机,是啥情况呢?”
李老听到杨卫国问这个问题,非常慎重,在脑袋里面沉思了一下:“卫国,不瞒你说,这事吧,现在遇到一点问题。”
“技术上面的事情肯定是听您的,您就说问题大不大吧。”
“你说大吧,它也大;你说不大吧,它也不大,有难度,也有挑战。现在收割、脱粒、装仓,其实原理非常简单。脱粒机咱们有了,收割咱也有了,是吧?但是怎么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在这个环节咱遇到点问题,现在正在克服。”
李老解释道,随即反问,“咋的了?你有什么想法?”
杨卫国直截了当地说道:“刚才洛阳拖拉机厂张厂长找了我和李怀德,问起了这个事情。他们那边想搞大型收割机,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他说已经做出来了,还说问题小,但我估摸着应该问题有点多,想跟咱们搞合作,到时候估计是想联合建厂。”
李老手指在资料上敲了敲,眉头微微蹙起:“洛阳厂想合作?他们的大型机路数和咱们不一样,咱走的是小型轻便路子,他们那边一上来就奔着重型去,技术体系差得远呢。”
他顿了顿,拿起笔在纸上画了个草图,“你看,咱这小型柴油机的核心是‘小而灵’,适合小块田;他们要搞的联合收割,得匹配大马力拖拉机,光动力传输这块就卡脖子,更别说脱粒后的清选环节——他们说小问题多,八成是清选不干净,杂质率降不下来。”
杨卫国凑近看草图,点头道:“您这么一说我就明白了。那您觉得,合作的话能互补不?咱缺的是大型机的整合经验,他们缺的是细节打磨,说不定能凑到一块?”
李老放下笔,端起搪瓷杯喝了口茶:“互补是能互补,但磨合起来费劲。他们厂长张铁军那性子急,总想一口吃成胖子,咱这边讲究稳扎稳打,怕是尿不到一个壶里。”
“再说了他那小心思不少你玩的过他吗?”
“李老我又不跟他斗心眼子,技术上的合作对咱们有好处,对他们肯定也有好处,到时候联合建厂的话,肯定是由两个部委谈,那和我有关系吗?”
他看向杨卫国,“不过话说回来,真能联合建厂也不是不行,至少能少走点弯路。你那边要是有信儿,我让技术组先跟他们对接下,把双方的图纸摊开聊聊,看看卡壳的地方能不能互通着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