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感到一阵寒意从背后袭来,仿佛自己一脚踏进了什么不得了的漩涡,进退两难。
他后悔了,真后悔刚才把话说得太满,现在想抽身都来不及了。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尤澜缓缓开口,语气中充满了蛊惑,每一个字都像是敲打在悟空的心上:
“秦某想在云州附近,广设粮仓!”
“丰年时,以合理的价格收购粮食,不让粮价太低,伤了农民的心。”
“灾年时,再以合理的价格出售粮食,不让粮价太高,让百姓吃得起饭。”
“如此一来,百姓的生活便有了保障,这世道,或许也能太平些。”
他顿了顿,语气一转,带着一丝遗憾和无奈:
“只可惜,秦某人微言轻,几次上书,都如石沉大海,杳无音信,这想法,也只能藏在心里,独自叹息。”
“没想到,今日竟遇到了方丈您这般急公好义之人!”尤澜的语气忽然变得热切起来,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
“有方丈相助,此事,定能成功!”
“方丈,您意下如何?”
尤澜脸上露出真诚而热切的笑容,紧紧盯着悟空,静候他给个说法,那眼神像是要把悟空融化。
但在悟空看来,这笑容却像极了张着血盆大口的猛虎,要将他生吞活剥,连骨头渣子都不剩。
他下意识地挣脱了尤澜的手,身体微微后仰,小心翼翼地问道,声音干涩:
“大人……您……您需要小僧……做什么?”
“这事儿,说难也难,说易也易。”尤澜捻起一颗花生米丢进嘴里,细细咀嚼着,慢悠悠地说道,“关键在于‘民心’二字。”
他见悟空一脸茫然,便进一步解释道:“方丈您是得道高僧,又是禅宗理事会的总理事,想必在云州地面上,一呼百应,信徒众多。”
悟空下意识地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丝自得。
尤澜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狡黠:“秦某的意思是,这事儿,不妨由玉禅寺牵头,向百姓‘化缘’。”
“化缘?”悟空愣了一下,一时间没反应过来,“您的意思莫非是……让小僧向百姓……讨要粮食?”
“非也,非也,”尤澜摆了摆手,“不是讨要,是‘借’。丰年时,咱们以略高于市价的价格,向百姓‘借’粮,储存在‘广济仓’里。待到灾年,再以略低于市价的价格,将粮食‘还’给百姓。如此一来,既解了燃眉之急,又不会让百姓吃亏。”
尤澜顿了顿,语气中充满了诱惑:“方丈你想,这‘广济仓’若是由玉禅寺出面兴建,再以佛祖的名义,向信众募集粮款,那还不是水到渠成?百姓们感念佛祖的恩德,定会踊跃捐输。到时候,粮仓堆得满满当当,这可是功德无量的大好事啊!”
“这……”悟空的眉头皱成了一个“川”字,心中盘算着这笔账。
尤澜见悟空还在犹豫,便趁热打铁道:“方丈,您想想,自古以来,成大事者,哪个不是毁家纾难,散尽家财?您若能促成此事,不仅能造福一方百姓,更能让玉禅寺声名远播,成为佛门中的翘楚!这可是千载难逢的良机啊!”
他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继续说道:“况且,这‘广济仓’建起来后,由谁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