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崔护:“人面桃花”写尽人生遗憾(第1/2页)
有个诗人,全唐诗里就收录了他六首诗,连一本诗集都凑不齐,却凭着其中一首,火了一千两百多年。直到今天,谁要是想起“去年的人不在了,今年的景还在”,嘴里都会下意识蹦出一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人就是崔护。他这辈子当过大官,管过长安的市井,也守过岭南的百姓,可最后能让全世界记住的,还是他年轻时候在长安城南,为一个陌生姑娘写的二十八个字。今天咱们就掰扯掰扯,这六首诗里藏着的崔护,还有那首《题都城南庄》为啥能戳中所有人的心事。
长安城南的“春日偶遇”:不是爱情故事,是所有人的“心头一动”
贞元十二年(796年)的春天,崔护刚考完进士,心里揣着股“悬着的石头还没落地”的慌劲儿,骑着马在长安城南瞎晃。那时候的长安城南,不像现在的大城市全是高楼,满街都是农田和小院,春天一到,桃树能从墙根儿爬到房顶,粉花飘得满街都是,风里都裹着甜丝丝的味儿。
崔护骑了半天,太阳越晒越毒,喉咙干得像要冒火。正着急呢,前头冒出来个小院,柴门虚掩着,院里的桃花开得正盛,枝桠都快伸到街上了。他赶紧下了马,走到门边轻轻敲了敲:“有人吗?”
敲了两三下,里头才传来个软乎乎的姑娘声:“谁呀?”
门“吱呀”一声开了条缝,先探出来个脑袋——梳着双丫髻,鬓角别了朵刚摘的小桃花,眼睛亮得像刚化冻的溪水,手里还端着个粗瓷碗,碗沿沾着点水珠。姑娘见了崔护,也不怯生,就站在桃花树下笑:“你是赶路的吧?是不是渴了?”
崔护当时就愣了。不是说姑娘多惊艳,是那场景太绝了——三月的太阳洒在姑娘脸上,粉桃花在她身后开得热热闹闹,她手里的碗映着光,连风都好像慢下来了。他张了张嘴,半天没说出话,最后就只干巴巴地说了句:“是,想讨碗水喝。”
姑娘把碗递给他,转身回屋里拿了个板凳:“你坐院里喝吧,外头晒。”说完就靠在门框上,手里捻着桃花瓣,不说话,就看着崔护笑。
崔护捧着碗,水是凉的,心里却烧得慌。他不敢多看姑娘,就盯着院里的桃花,一口一口慢慢喝,喝了半天也没喝完——其实是想多待一会儿。最后实在没理由了,才把碗递回去,红着脸说:“多谢姑娘,我该走了。”
姑娘送他到门口,还嘱咐了句:“路上慢着点,前头有段路不好走。”
崔护骑着马走了,走出去老远还回头看——小院的柴门又关上了,桃花从墙头探出来,在风里晃。他那时候也没多想,觉得这春天里的一段小插曲,像颗糖,含在嘴里甜了一路。
一年后的“物是人非”:门板上的二十八个字,成了千古遗憾
考完进士的崔护,很快就被各种应酬缠住了——要拜谢考官,要和同科的进士喝酒,还要准备后续的吏部考核。忙忙碌碌间,长安城南的那个小院,还有桃花树下的姑娘,就被他暂时搁在了心里。
直到第二年春天,长安又飘起了桃花瓣。有天崔护和朋友喝酒,朋友说起“城南桃花开得正好,要不要去看看”,他才想起去年的事。心里像被什么东西挠了一下,坐不住了,立马跟朋友告辞,骑着马就往城南赶。
还是那条路,还是那片桃花,可到了小院门口,崔护却傻了——去年虚掩的柴门,如今挂了把铜锁,锁上都长了点青锈。他心里一紧,赶紧拍门:“有人吗?去年那个姑娘在吗?”
拍了半天,院里静悄悄的,风吹着桃花,“簌簌”地往下掉。崔护绕着小院走了一圈,透过门缝往里看——桃花比去年开得还艳,板凳还在原来的地方,可那个站在桃花树下的姑娘,没影了。
他不知道姑娘去哪了。是搬去别的地方了?还是嫁人了?甚至……是不是出了什么事?越想心里越空,像被掏走了一块。他站在门板前,看着院里飘落的桃花,觉得鼻子发酸——去年的春天还在,去年的桃花还在,可去年那个笑着递水的姑娘,怎么就不在了呢?
崔护摸出怀里的笔——那是他随时带在身上的,准备记录诗句的。他对着门板,一笔一划地写起来,笔尖顿了好几次,尤其是写“人面不知何处去”的时候,手指都有点抖: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写完了,他又站在门口看了半天,直到太阳快落山,才叹了口气,骑着马慢慢走了。他当时也没指望这首诗能怎么样,就是心里太堵得慌,想找个地方说说心里话——没想到这门板上的二十八个字,后来会被人抄了又抄,刻在碑上,唱进戏里,成了中国人心里最说不出的遗憾。
《本事诗》里的“桃花缘”:民间偏要给遗憾一个圆满结局
崔护题诗之后,又去过几次城南,那小院始终锁着,姑娘再也没出现过。他后来当了官,走南闯北,也渐渐把这事压在了心底,每年春天看到桃花时,会偶尔想起那个没说过名字的姑娘。
可老百姓不乐意啊——这么好的春天,这么心动的相遇,怎么能就这么没头没尾呢?于是慢慢就有了各种传说,到了唐代,有个叫孟棨的文人,专门收集诗人的轶事,他把这段故事写进了《本事诗》里,还加了个让所有人都满意的结局。
按《本事诗》里说,那姑娘叫绛娘,是个知书达理的好人家女儿。自打去年见了崔护,心里就装了人,天天盼着他再来,可等了一年都没动静,相思成疾,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最后病得快不行了,家里人都以为她没救了,开始准备后事。
巧就巧在崔护题诗那天,绛娘的父亲正好回来,看到门板上的诗,赶紧跑进屋念给女儿听。绛娘一听“人面桃花相映红”,眼睛一下子就亮了,挣扎着坐起来,说“是他,是他来了”,病居然好了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