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两手准备!(第1/2页)
翌日。
天色刚蒙蒙亮。
清河县临时设立的医棚便已忙碌起来。
蒸煮草药的气味混杂着淡淡的石灰水味道,在清晨微凉的空气中弥漫。
病患的**,家属的祈求,太医和帮工的安抚指导声交织在一起。
叶凡正俯身检查一个孩童手臂上牛痘接种后的反应。
朱标则在一旁协助太医分发汤药。
两人皆是神色专注,仿佛全身心都投入到了救治之中。
就在这时。
一阵略显急促却刻意放轻的脚步声传来。
只见县令周文元,竟也穿着一身半旧的棉布袍子,带着几名县衙的胥吏,出现在了医棚外。
他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忧戚和疲惫,眼底有着血丝。
仿佛也是为了疫情殚精竭虑,彻夜未眠。
“下官参见殿下,叶大人。”
周文元上前,恭敬地行礼,语气带着几分沙哑。
“听闻殿下与先生在此亲力亲为,救治百姓,下官心中实在惭愧,特带了些人手前来,看看能否帮上些许微忙,为殿下和叶大人分忧。”
他说得情真意切,姿态放得极低。
说话间,他也不等朱标和叶凡回应。
便主动走到一个熬药的大锅旁,挽起袖子,竟亲自拿起木勺,笨拙却又认真地帮忙搅拌起锅里的药汤来,额头上很快沁出了细密的汗珠。
那副不辞辛劳,与民同苦的模样,落在周围一些前来求医的百姓眼中,顿时又引来了一阵低低的,充满感激的赞叹。
叶凡抬起眼,目光平静地扫过周文元那忙碌的身影,心中冷笑。
这只老狐狸,果然坐不住了。
昨夜他们调阅卷宗账簿,消息定然已经传到了他耳中。
他今日前来。
一为展现自己勤政爱民的一面。
加固在太子心中的好官形象。
二来,恐怕更重要的,是近距离观察自己和太子的反应,试探他们是否真的发现了什么。
朱标看到周文元这番作态,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但很快恢复如常。
只是淡淡颔首:“周县令有心了。”
叶凡放下手中的工具,脸上露出一抹看不出丝毫破绽的温和笑容,走向周文元,语气带着赞许道:
“周县令果然如百姓所言,爱民如子,事事亲力亲为。”
“有县令如此,实乃清河百姓之福。”
周文元连忙停下手中的活计,用袖子擦了擦汗。
脸上露出谦逊乃至有些惶恐的神色,连连摆手。
“叶大人谬赞了!下官愧不敢当!”
“这……这都是下官分内之事,食君之禄,担君之忧,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不敢说福泽百姓,只求能对得起身上这身官服,对得起陛下的信任和黎民的期盼罢了。”
他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
将一个清廉自守,忠君爱民的官员形象塑造得无比高大!
叶凡点了点头,目光中似乎充满了欣赏。
但话锋却不着痕迹地一转,仿佛只是随口提及。
“是啊,为官者,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就像昨日听闻百姓说起,周县令当年为了破获张大户家的灭门惨案,两天两夜未曾合眼,最终将凶徒绳之以法,真是令人敬佩。”
“还有抗旱之时,亲自下地引水……”
“这些,百姓们都记在心里呢。”
他一边说,一边仔细观察着周文元的细微反应。
周文元眼底深处闪过一丝难以捕捉的异样。
但脸上依旧是那副谦逊的表情。
甚至还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缅怀和沉重。
“唉,提起张氏一案,至今想起,下官仍觉心痛。”
“至于抗旱引水,更是职责所在!”
“不值一提,不值一提啊……”
他的应对,堪称完美。
叶凡心中冷笑更甚,不再继续这个话题。
转而看向正在分药的朱标,眉头微皱,似乎发现了什么问题,开口道:“殿下,我方才清点了一下,治疗重症所需的几味主药,如黄连、黄芩,库存似乎不多了。”
“照眼下这个消耗速度,恐怕支撑不了两日。”
朱标闻言,立刻走了过来,神色也变得凝重起来。
“药材不足?这可是大事!”
“老师,依您之见,该如何是好?”
周文元立刻抓住这个机会,上前一步,主动请缨道:“殿下,叶大人,此事交给下官去办!”
“下官立刻派人快马前往府城,或者邻近州县采购!”
叶凡却缓缓摇了摇头。
目光扫过医棚内外那些看似忙碌,实则眼神不时瞥向这边的胥吏和帮闲,语气沉稳地说道:“周县令的好意,我们心领了。”
“只是,如今瘟疫未平,各州县皆在严防死守,人员往来管控极严。”
“县衙的人手,还是应当主要用于维持本县秩序,防止疫情扩散,不宜过多抽调外出,以免横生枝节,或将疫病带往他处。”
他这话合情合理。
完全是从防疫大局出发。
周文元张了张嘴,似乎还想争取。
但叶凡不再给他机会,直接对朱标说道:“殿下,依我看,不如从我们带来的人中,选派几名精干可靠的亲卫,持殿下手令,直接返回江浦县调取药材。”
“江浦县那边物资储备相对充足,路途也近,最为稳妥快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18章两手准备!(第2/2页)
“而且,他们一路行来,已接种牛痘,相对安全。”
朱标听着叶凡的话,目光与叶凡有一个极其短暂的接触。
他立刻领会了叶凡的深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