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49章 内阁雏形!(2 / 2)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49章内阁雏形!(第2/2页)

便是浸淫此道多年的老吏,骤然面对这般压力,也难免手忙脚乱,心力交瘁。

而只要他显露出一丝疲态或力不从心,立刻就会成为旁人攻讦的把柄!

看吧,这幸进之徒,果然不堪大用。

连基本的政务都处理不来。

其二,这是责任转嫁。

将这些棘手或繁琐的事务一股脑儿推过来。

胡惟庸自己便可超然物外,稳坐钓鱼台。

若他叶凡处置得当,那是分内之事,无人会为他请功。

可一旦稍有差池,或是延误了时机,或是批答有误。

那么所有的罪责,都会精准无误地落到他叶凡的头上。

届时。

一顶“办事不力”,“贻误国事”的帽子扣下来。

足以让他在中书省无立锥之地。

甚至可能引来皇帝的雷霆之怒!

到时候胡惟庸只需轻飘飘一句:“此事已交由叶相处置。”

便能将自己摘得干干净净。

其三,这也是试探。

胡惟庸在试探他的能力底线,试探他的应对方式。

更在试探陛下对他这个一步登天的右相,容忍的底线在哪里。

“胡相啊胡相。”

叶凡在心中默念,眼神锐利如刀,扫过那堆积如山的文书。

“你就这般迫不及待,想要将我挤走么?”

“还是觉得,我叶凡只是个可随意拿捏的软柿子?”

他缓缓在书案后坐下,那沉硬的紫檀木椅背传来冰凉的触感!

他没有立刻去翻阅任何一份奏本,而是将身体微微后靠,闭上眼睛,食指和中指并拢,轻轻地揉按着微微发胀的太阳穴。

脑海中,各种念头飞速转动。

硬扛?

绝无可能。

人力有时而穷。

他纵然精力过人,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独自消化如此巨量的信息并做出完全正确的判断。

那是取死之道。

拖延?

更不行。

政务如山,老朱绝不会允许中书省效率如此低下。

只要有一两件紧要事务被耽搁,胡惟庸立刻就会在陛下面前参他一本。

将部分文书打回,或者推给胡惟庸?

这看似合理,实则落了下乘。

一来会显得他无能,无法胜任右相之职。

二来,胡惟庸既然敢这么做,必然早有准备。

恐怕会有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等着他。

最终,还是会将皮球踢回来,甚至反咬一口,说他推诿卸责。

必须另辟蹊径!!

需要一个既能高效处理政务,又能分担压力,明晰责任,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摆脱胡惟庸掣肘的方法。

叶凡的思绪,落在了此前谈及过的…某个制度上。

而此制度,既能有效地辅助皇权,又能处理庞杂的国事。

内阁……

或者说,内阁的雏形!!

一个构想逐渐在他脑海中清晰起来!!

不需要那么完善的建制。

也不需要赋予那么大的权力。

眼下,他只需要一个能够从旁协助的秘书班子。

从各部、院,特别是那些清闲却有才学的衙门。

比如翰林院。

挑选一批年轻有干劲,熟悉政务流程,却又因资历尚浅而未被各方势力过多渗透的官员。

让他们先对这些奏本进行初步的阅读、筛选、分类。

将最紧急,最重要的标识出来。

甚至,可以附上简单的处理意见或相关背景资料,形成“票拟”的雏形。

最后,再由他来进行最终的审阅、批红、定夺!

如此一来,效率必将大大提高!!

他只需把握大方向和关键决策,不必陷于琐碎事务的泥沼。

责任也得以厘清。

具体事务,由这些属官提出建议,他来做最终决断,功过皆有依据。

更重要的是,他可以借此机会,培养一批属于自己的,熟悉政务的班底,逐步在中书省,这个胡惟庸的铁桶阵里,打入几颗钉子!

思绪既定,叶凡睁开双眼,眸中已是一片清明和决断!

他提起笔,在一张空白的宣纸上飞快地写下一份名单。

上面罗列了翰林院、六科廊以及各部主事、员外郎中,一些他通过往日风闻观察,查阅档案,认为品性才学尚可,且背景相对简单的官员名字。

人数不多,约七八人。

“来人。”

他沉声唤道。

一名一直在门外候命的属官应声而入,躬身听令。

此人,正是昨日被叶凡提拔起来暂代工房主事的李信。

此刻脸上带着敬畏与谨慎。

叶凡将名单递给他,语气平静却不容置疑:“持本相手令,即刻去名单上所列各部、院衙门,将这几名官员请来中书省。”

“就说本相有政务需他们协理。”

李信双手接过名单,快速扫了一眼,眼中闪过一丝讶异。

名单上的人,品级都不高。

最高不过从五品。

且多是在清水衙门或不太重要的职位上。

但他不敢多问,立刻躬身道:“下官遵命!”

随即快步退了出去。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