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清晨正是中国夕阳将下的时间段。
随着北欧的战事暂告一段落,KPDGeneralSecretar列维在红空军完成空降之后,向德国国内以及欧洲各国发表了演讲。
在演讲结束后的短短十五分钟,演讲稿全文已翻译完毕,并呈递至内阁众人的案头:
「同志们,人民们,从七个小时前到现在,我们的战士们已经投身于斯堪的纳维亚的战斗,正在和挪威王国的反动分子交战,他们即将获得胜利,而这场胜利不单单属于我们,更属于全世界!」
「从始至终,英国、法国的资本家们与他们的走狗们都企图从多个方面围剿我们,粮食、石油、科技、矿石,他们设法让我们变得脆弱和混乱。挪威、瑞典是中立国,但英法却为了达成他们的诡计而强行破坏中立,这是对秩序的藐视,这是帝国主义欺凌弱小的邪恶行径……」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自己的力量和底线,如果我们再保持沉默、不阻止帝国主义的邪恶行动,那么最终的后果将不可想象。」
「伟大的德意志人民,全世界所有的无产者,联合起来!让我们向帝国主义宣战!我们要支持我们的战友,他们在俄罗斯的冻土上,他们在巴黎的工厂里,他们在伦敦的街头,他们无处不在,我们无处不在!我们不可战胜!」
这篇演讲完全可以被视作与英法两国决裂的标志,除非英法愿意做出大让步,否则就只是战争的时间问题。
而这一假设也同样是不成立的。
战火,显然是要烧起来了。
“乱吧,欧洲乱一点好。”褚建珍看热闹不嫌事大,自然没感觉。
“希望法国那批特种机床和重型机械生产线能够快点交付吧。”
重工业部部长陈霖心里还念着法国那批高级机床,这是前年找法国人订购的,一共四家企业,483台特种机床和两条生产线,机器总计一千余台,总重一万余吨,总价值肆仟万圆,并不是一笔小数字。
由于法国人办事拖沓,交货速度太慢,导致现在还有接近一半的机械未能交付。
一旦打起仗来,再想要就麻烦了。
当然,同样的问题也发生在捷克斯洛伐克和德国,只是这两家的交货速度好歹有保证,不用像法国人那样左盼右盼盼不来,悬着颗心,死都不知道啥时候死。
“欧洲已经走到这一步了,我们也不用想那么多了,还是按计划进行。”石子任摇了摇头,止住了发散的话头,问题再次回落到战争方面。
讨论战争方面自然有两个议题,一大一小,小的是明年初打日本的问题,这个都讨论过几遍了,现在要说的显然不是这个。
那么就只剩下大的,也就是针对世界大战的考虑。
鉴于局势越来越紧张,左念微也开始与石子任分工,分别督促战争的不同方面——左念微将注意力放在各项重要军事技术项目上,而石子任则负责战争策略的统筹。
从时间上来说,入场不宜过早,也不宜过晚,虽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美是站在同一条战线中的,比如对英法、对德,但如今的中国并不能像彼时一样,成为美国在远东的盟友,而是要和他一起占到世界舞台上,同台竞技。
那么,对这个对手开的第一枪,自然就要在他应顾不暇之际,当然,也不能过早入场,牵引美国太多实力,那德国就过的太舒服了,不是一件好事。
从基本战略出发,中国需要将英美法三大列强彻底赶出东亚、东南亚和南亚。
这一战略的完成的难度不高,南洋如果乐观的话,甚至要不了什么功夫,英荷两军都算是武备废弛,最大的难度或许是地形?
除了英荷两国,也就剩下美国人了,也就是菲律宾,在当年签《华盛顿海军条约》时,双方也签了一系列其他条约,其中就有一个关于菲律宾的条件——
菲律宾不得驻扎美军,殖民地土著军队不得超过6万人,装备的火炮口径不得大于75mm,坦克数量不得超过120辆,永备要塞区不得扩建和更新。
当然,当年自然还是想更进一步,希望在协定中直接要求即拆掉巴丹要塞区和科雷吉多要塞区的大口径岸防火炮,但美国方面坚决拒绝,讨价还价之后无果而终。
这条约与华盛顿海军条约同期,自然也就已经失效了。
如果未来美国增兵,依托于这些要塞,总参谋部认为会比较麻烦,因此也做了许多对案,但总体上来说还是拖延时间,改变不了真正的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