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武四年,三月十三日。
辰时。
甘露殿。
李承乾看着由汴州发回来的百骑密报,目光阴沉如水。
在殿内躬身候着的无福,感觉到气压明显降低了很多,整个殿内感到一些寒意。
此刻,他恨不得无禄能够早些回来。
据说,内侍监被陛下派去做什么事情了。
而他,才得以有机会伺候在旁。
本以为是一件好差事,但伴君如伴虎,似乎也没那么好。
他的腿有些打颤。
李承乾看着面前伏案上的奏疏,再次看了起来,这一次,他的目光泛着幽冷的光芒:
【百骑司密奏:乙字叁佰贰拾号】
臣汴州百骑司指挥使程砺顿首谨奏:
事由:急报汴州百骑全军覆没,锦衣卫遭重创,疑为刺史林申勾结地方所为
时地:宣武四年三月十一日丑时三刻,于汴州城外十里铺
情状:
臣于三月十日亥时接汴州百骑最后一驿密语血书,旋即遣心腹缒城而出,冒死查探,今据实陈奏。
一、百骑尽殁:汴州城内我百骑司所属共一十七人,其秘密据点,伪装为“悦来馆”,于三月九日夜间遭突袭。现场勘查,有激烈搏杀痕迹,弩箭、横刀、链枷所留创口遍布。所有人员皆被补刀灭口,文书、密码、信鸽等物劫掠一空,无一活口。手法专业狠辣,绝非寻常匪类。
二、锦衣卫折损:奉命协查此案之汴州锦衣卫试百户胡恪及麾下六人,于三月十日午后在汴水码头巡查时,遭遇劲弩伏击,五人当场殉国,张恪重伤昏迷,一人失踪。敌于百步外狙射,所用为军制劲弩,事后迅速撤离,无踪可寻。
三、疑犯指向:综合各方线索,其患有三:
(壹)刺客于城中行动自如,对官府巡夜路线、我军据点位置了如指掌,必有内应。
(贰)所用兵器、战术,疑似经制之军,或豢养之死士。
(叁)百骑司最后传书,仅有“林、漕、盐……”三字血书。臣查,汴州刺史林申,近半年来与朝廷新设漕运使赵进、盐铁判官王焕等过往甚密,多次于私宅密会。其曾因清丈田亩、稽查漕粮亏空一事,与百骑司、锦衣卫积怨甚深。
臣之愚见:
此事绝非偶然,乃有组织、有预谋之剿杀!汴州刺史林申,嫌疑最重。
其或已勾结漕运、盐铁及地方军将,形成一股暗力,意图截断朝廷耳目,掩盖其不法情事,乃至图谋不轨。彼等盘踞汴州,根深蒂固,今已露獠牙,请陛下圣断。
伏乞:
陛下乾坤独断,即刻发兵控制汴州四门及漕运关卡;另遣钦差重臣,持天子令,率精锐秘赴汴州,彻查此案,擒拿林申一党,以正国法,而安社稷。
事急矣!臣已令周边诸州百骑进入戒备,并暂停一切文书往来,静候陛下旨意!
臣砺诚惶诚恐,顿首再拜!
宣武四年三月十一日卯时初刻密奏
李承乾再次看完后,陷入了沉思。
他重划大唐为二十道,而汴州归属河南道。
他任命了狄青为河南道行军大总管,而韩世忠为河南道行军总管,他们是绝不会背叛自己的。
那么,程砺所说的军制劲弩来处是哪里?
李承乾思索片刻,仍然没有什么头绪。
好在高俅已经被他派往汴州。
有高俅在,那林申想必不是他对手。
‘以恶制恶’似乎也不错的样子。
他写了一封信,再唤来百骑的人,让他将此信加急前往汴州送给高俅。
在此人刚离开不久。
就在这时。
无禄来到了大殿。
李承乾看着无禄道:“事情办好了?”
“回陛下,奴婢已经按照您的吩咐,去内阁问过寇相他们。他们告诉奴婢,说针对渊盖苏文的网,已经撒了下去,等待几日,就可以收网了。”无禄恭敬地低头回道。
李承乾面露满意的微笑,“善!”
但他看了伏案一眼,笑容就消失不见了。
他问无禄:“算学司那边如今怎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