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将狄仁杰的话听进去了,他换位思考,若是站在宗室子弟的角度上想问题,那些因为自己而利益受损的宗室成员,恐怕对自己恨之入骨,无时不刻的在盼着自己死去。
想到这点后,李承乾觉得狄仁杰的怀疑不无道理。
“狄卿,你继续往下说,还有谁?”李承乾平复心绪,淡淡地问道。
狄仁杰没有磨蹭,直接开口道:“臣第三个怀疑的对象,是关陇世家的子弟。”
“关陇世家?”李承乾喃喃道,“可是,长孙无忌死前,朕可是将他们在河北道几乎都铲除干净了的?”
狄仁杰没有反驳,而是理顺了自己的思路,继续说:“无上皇,还有太上皇时期,这关陇世家可是非同一般。而且,除了河北道,他们在其他道也有血脉延续。当然,臣觉得陛下或可向无上皇多问问一些关陇世家的事情,有时候,很多真相都是掩藏在暗处的。明面上那些记载,有时候,也是为了保护一些暗中的人。此外,培养死士,关陇世家是有这个能力的。”
李承乾接话道:“此事,朕会去大安宫询问无上皇的。”
“臣第四个怀疑对象,是......”狄仁杰还没继续往下说,就‘噗通’一声跪在了李承乾面前,“接下来,臣要说的话,或许有些僭越......”
李承乾直接打断道:“朕恕你无罪,你继续说。”
狄仁杰心中这才松了口气,道:“陛下可记得当年玄武门之变一事?”
李承乾沉默了。
狄仁杰见此,轻叹了口气,“因为这件事,牵涉到了太多的皇子还有宗室、世家、朝臣......甚至是读书人......如今大唐虽是盛世,但盛世下藏着诸多内忧顽疾。陛下当年并未对那些皇子母族下手,除了房玄龄,其他的,陛下对世家也只是对宗族下了狠手,还有太上皇的旧臣,陛下明面上是杀了他们,但他们这些人或多或少都可能有一些血脉没有被记载在族谱上,能被记载在族谱上的并不代表全部......还有读书人,陛下别忘了孔家......昔年孔颖达之死,这笔账可是记在了陛下身上,他们可不会忘记这笔血仇?”
李承乾听后,哈哈大笑,旋即神色变冷,眼中没有一点温度:“朕,还是对他们太仁慈了。狄卿倒是提醒了朕,这些隐藏的忧患,朕怎能坐视不管呢?狄卿,朕有一事要交代与你......”
狄仁杰心中一凛,他目光中的瞳孔猛地一缩。
难道陛下是......
“龙有逆鳞,触之必死。朕的小兕子遇刺,这些隐藏的忧患,无论如何,朕绝不能再坐视不管。朕希望狄卿想办法让他们跟这个案子有关,可以办到吗?”李承乾平静地说道。
狄仁杰小心翼翼地问道:“陛下所说的这些隐藏的忧患,是当年玄武门之变一事中涉及到的那些人......”
李承乾面无表情,目光中噙着冷笑,“不,不止是这些,除了李道宗那些人的其他宗室成员、关陇世家,五姓七望中旁支里头对大唐阳奉阴违的,还有孔家并尊崇、依附他们的读书人......全都要包含进去。”
“嘶!”狄仁杰目露惊骇,倒吸一口凉气。
他忍着心中的惊悸,说:“陛下,如此一来,这个案子恐怕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案,涉及人数,若是诛灭九族,或可达到十万人以上......陛下可否三思?”
李承乾轻笑一声,缓缓道:“狄卿无需惊慌,所谓帝王一怒,伏尸百万,不外乎如此,朕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既然他们是威胁,朕一举除掉,小兕子知道后会开心,朕还能借此让天下心怀不轨之徒震慑,并让大唐国运绵长,一举三得,有何不可?是利是弊,孰轻孰重,朕心中自有尺子衡量。朕,可是大唐皇帝!朕做了此事,即便是被史书记载,也只会感慨一句‘朕是天生的帝王’......”
自古无情帝王家,古人诚不欺我!
陛下,不愧是天命所归的大唐皇帝!
狄仁杰心中久久难平,良久,他才怀着敬畏的目光,恭敬地向李承乾行礼道:“陛下圣明!”
李承乾从龙椅上走下,走到狄仁杰面前,伸出右手,在狄仁杰右肩膀上轻轻地拍了下,面色一肃,“狄卿,此事,就交给你了。一切,有朕......”
狄仁杰重重地点头道:“诺。”
李承乾目送狄仁杰远去,口中喃喃道:“小病不治,大病难医。朕可不希望大唐如此!人的身体长了腐肉,不一刀切干净,留着作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