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毕晨团队的震动(第1/2页)
会议室里弥漫着若有似无的咖啡香气,椭圆形的红木桌边,毕晨团队的七名核心成员各自占据着一个座位。他们是业界公认的精英,毕业于顶尖学府,手中握着的履历足以让任何同行侧目。此刻,他们正等待着今天的会议主角——沈白婕。
“听说今天沈小姐要参与我们的项目讨论?”李薇轻声问道,修长的手指转动着昂贵的钢笔。她是团队的数据分析师,以敏锐著称。
坐在她旁边的王磊——技术主管,耸了耸肩,没有掩饰眼中的不屑:“毕总一时兴起吧,毕竟人家是‘关系户’。”
几声低笑在室内散开。这些天之骄子对沈白婕的加入早已议论纷纷——一个没有显赫背景、没有顶尖学历的女人,凭什么空降到他们这个精英团队?
门被推开,毕晨率先走进,身后跟着沈白婕。
“各位,开始吧。”毕晨简短地开场,目光扫过全场,“今天沈小姐将就我们卡壳数月的‘星海项目’提出她的分析。”
沈白婕身着简单的白色衬衫和黑色西裤,长发整齐地束在脑后。她并未因刚才隐约听到的议论显露任何不快,只是平静地打开笔记本,连接投影。
“各位都知道,‘星海项目’停滞不前是因为我们始终无法突破现有的算法瓶颈。”沈白婕的声音清澈而沉稳,“但我发现,问题可能不在于算法本身,而在于我们处理数据的基本逻辑。”
王磊忍不住打断:“我们采用的是国际公认的最优数据处理模型。”
沈白婕不愠不火地点头:“确实,在常规情况下是最优的。但星海项目的特殊性在于它的实时数据流与多维度变量,传统模型在这里反而成了枷锁。”
她调出一系列数据对比图:“过去三个月,我研究了所有失败案例,发现了一个被忽略的规律。”
屏幕上开始滚动令人眼花缭乱的数据和公式,团队成员的表情从最初的漫不经心逐渐变得专注。沈白婕不仅指出了问题,还展示了令人信服的证据,更关键的是,她提出了一种他们从未设想过的解决路径。
“这...太冒险了。”李薇迟疑道,“完全颠覆我们已有的架构。”
“有时候,解决问题的钥匙不在更复杂的锁匠技术,而在于发现门其实从未真正锁上。”沈白婕平静地回答,随即展示了她在个人时间里完成的小规模实验数据。
会议室陷入沉默。那些数据不会说谎——她的方法确实有效。
毕晨注视着这一切,眼中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赞赏。他早知道她会让他们刮目相看,但没想到会如此彻底。
会议结束后,团队的氛围明显变了。曾经的轻视并未完全消散,但已掺杂了无法否认的尊重。
随后的几周,沈白婕全身心投入项目改进。她不像他们想象中那样凭借关系敷衍了事,反而比任何人都更早到办公室,更晚离开。有几次,团队成员深夜回公司取物,都看见她办公室的灯仍亮着,桌上堆满了草稿和参考资料。
更令人惊讶的是,她从不居功自傲。当王磊在一次调试中因固执己见导致进度延误时,沈白婕不仅没有向毕晨打小报告,反而留下来帮他一起补救。
“你不必这样的,”王磊在凌晨三点的办公室里,看着眼前仍在认真核对代码的沈白婕,尴尬地说:“今天的问题是我造成的。”
沈白婕从屏幕上抬起头,眼下有淡淡的阴影,却依然微笑:“我们是团队,问题从来都不是个人的,解决之道也不会是。”
这一刻,王磊心中的最后一道防线崩塌了。
转折点发生在项目最终测试的前一周。团队发现了一个致命漏洞,所有人加班到深夜试图修复,却毫无进展。frustration逐渐蔓延,争论声在会议室里此起彼伏。
“够了。”一直沉默观察的沈白婕突然开口,声音不大却奇异地让所有人都安静下来。
她走到白板前,拿起记号笔:“我们都被困在了自己的专业领域里。李薇从数据角度出发,王磊执着于技术实现,但没人注意到,真正的问题在于用户行为模式的理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十五章毕晨团队的震动(第2/2页)
她开始画出一个全新的框架,不同专业领域的知识被她信手拈来,融会贯通。那一刻的她,不像是个半路加入的“外行人”,反而像是指挥交响乐的大师,将各种不协调的乐器调和成和谐的旋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