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什么事了?”郑昊问。
秦志处长清了清嗓子,将一份文件推到郑昊面前。“这是部里转发的一份内部参考资料,关于西方国家在集成电路领域的最新进展。你先看看。”
郑昊拿起文件,快速浏览起来。文件不厚,但上面的内容却像一记记重锤,敲在他的心上。资料上详细介绍了漂亮国半导体公司和仪器,在硅平面工艺和集成电路方面的突破性进展。特别是几款已经初步成型的逻辑芯片,一块指甲盖大小的硅片上,集成了数十个甚至上百个晶体管,其运算速度和稳定性,是他们这个“庞然大物”的数十倍,而功耗和体积,却只有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
看完文件,郑昊沉默了。他当然知道这些,甚至知道得更多。但他没想到,相关的消息会这么快就传到国内,并且引起了高层的注意。
李伟业总工沉重地开口了:“同志们,我们成功了,但我们的成功,可能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甚至……可能是一条走不通的弯路。”
他指着桌上的“模块化CPU”,语气里充满了复杂的情感:“这个大家伙,是我们心血的结晶,它证明了我们有能力用自己的方式解决‘有’和‘无’的问题。但是,它太大了,太笨重了,功耗惊人,成本高昂,根本无法实现量产和普及。它更像一个实验室里的‘珍品’,而不是可以装备到我们成千上万台机床上的‘利器’。”
“我们用一间屋子的元件,实现了别人一个指甲盖的功能。这差距,是数量级的。”孙宇补充道,他的声音里充满了不甘。
实验室里一片死寂。前几天的胜利喜悦,此刻被残酷的现实衬托得有些讽刺。他们就像一群用青铜剑战胜了猛兽的勇士,正为此欢呼时,却发现远方的敌人,已经用上了火枪。
“上面……是什么意思?”周煜小心翼翼地问道。
秦志处长叹了口气:“今天上午,部里开了个紧急会议。会上,意见分成了两派。一派以我们项目组为代表,认为我们应该在现有‘模块化’的基础上,继续优化,逐步提高集成度,这是一条稳妥的路。而另一派……”
他顿了顿,脸色变得更加难看,“另一派,以机械工业部技术司的王副司长为首,认为我们这种‘土法炼钢’的模式已经落后于时代,应该立刻叫停。他们主张,集中所有资源,甚至不惜一切代价,从国外引进一条完整的集成电路生产线。他们说,我们不应该在‘造自行车’上浪费时间,而应该直接去买‘小汽车’。”
“放屁!”刘天柱猛地一拍桌子,震得茶杯嗡嗡作响,“买?买得来吗?人家会把最先进的东西卖给我们?就算卖给我们,我们自己不会造,永远都得看人脸色!脖子永远被人家掐着!”
“老刘,冷静点。”林教授劝道,但他的脸色同样铁青。他知道,这种“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论调,一直都很有市场。在很多人看来,这是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捷径”。
“王副司长在会上,把我们的成果,称作‘一个昂贵的、没有前途的玩具’。”秦志处长一字一句地说道,每个字都像冰锥一样刺人,“他还说,我们这个项目组,是‘关起门来,在沙滩上建城堡’,自我满足。”
“欺人太甚!”周煜气得脸都白了,捏在手里的铅笔“啪”的一声被拗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