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一号”的发射,没有像“观礼者”和“天眼”那样,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巨大震动。
在美国人和苏联人看来,中国发射一颗月球轨道器,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作为一个新兴的太空强国,重复一遍他们几十年前就走过的路,再正常不过了。
“看来,中国人也开始要为他们的载人登月计划做准备了。”兰利,CIA的代理局长,看着情报简报,不以为然地说道。
安格尔顿,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惨重打击后,精神崩溃,已经被送进了疗养院修养。
“是的,局长。”新的技术主管,是一个更加年轻,也更加谨慎的人,“他们的探测器,进入了标准的,100公里环月轨道。一切看起来,都很常规。”
“常规?”代理局长冷笑一声,“郑昊这个人,字典里有常规这两个字吗?给我盯紧了!我总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
他的预感,是正确的。
几天后,他们就发现了异常。
设在澳大利亚和西班牙的,美国的深空测控网监测到,“嫦娥一号”下行的数据量,大得有些离谱。
“他们的下行码率,几乎是我们当年月球轨道器计划的,上百倍!他们是在向地球,传输一部电影吗?!”一名数据分析师,发出了惊呼。
如此庞大的数据量,意味着,嫦娥一号上搭载的传感器,正在以一种他们无法理解的效率,疯狂地,采集着月球的信息。
他们试图破解这些数据,但毫无悬念地失败了。郑昊设计的加密算法,对他们来说,和天书无异。
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那海量的数据,像潮水一样,通过中继卫星,源源不断地,流向中国的地面接收站。
而这些数据,在京城的航天指挥中心,被超级计算机,还原成了,一幅幅令人叹为观止的,月球画卷。
巨大的主屏幕上,月球,不再是那个遥远的,平面的,死寂的星球。
它变成了一个,可以随意缩放,旋转,改变视角的,三维立体模型。
每一座环形山,都纤毫毕现。
每一道沟壑,都清晰可辨。
他们甚至可以模拟,清晨的阳光,以一个极低的角度,斜斜地,照射在环形山脉上,拉出长长的,壮丽的阴影。
“太美了。”林兰,这位负责天宫和玉兔设计的女科学家,看着屏幕,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这不仅仅是美。”郑昊走到她的身边,轻声说道,“这是我们未来宇航员的,生命保障线。”
他将画面,切换到了资源分布图。
整个月球,被渲染成了,五颜六色的样子。
不同的颜色,代表着不同元素的富集程度。
蓝色,代表着水冰。
红色,代表着铁、钛等金属矿物。
而一种奇异的,金黄色的光晕,则代表着一种,让所有人都为之眼热的,未来能源。
氦-3。
“有了这张图,”郑昊的语气,变得无比严肃,“我们的玉兔号月球车,在月面行驶时,就不再是瞎子。它会知道,哪里是坚硬的岩石,哪里是松软的月壤。它会知道,如何避开陡峭的悬崖,和危险的陨石坑。”
“我们的月面基地,在选址时,就会知道,哪里有最丰富的水冰资源,可以用来电解成氧气和氢气。哪里有最富集的钛铁矿,可以用来登月,建造房屋。”
“这就是我们超越阿波罗计划的,最大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