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射日定在了三天后。
那是一个经过无数次精密计算的最佳发射窗口。
整个航天发射场进入了最高级别的戒备状态。
方圆几十公里都被划为了禁区。
杨峰和刘伟也进入了发射前的最后三天隔离期。
他们住在一栋被称为问天阁的小楼里。
在这里他们将调整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到最佳状态。
郑昊是唯一一个被允许进入“问天阁”的任务总指挥。
发射前夜。
他来到了杨峰和刘伟的房间。
房间里没有想象中的紧张和凝重。
杨峰在跑步机上进行着最后的体能储备。
刘伟则戴着耳机安静地听着音乐。
看到郑昊进来他们停下了手里的事情站了起来。
“郑总师。”
“感觉怎么样?”郑昊笑着问道。
“感觉前所未有的好。”杨峰的脸上充满了自信。
“有点激动。”刘伟则实话实说。
“激动是正常的。”郑昊点了点头“当年阿姆斯特朗在踏上月球前他的心跳也达到了每分钟150次。”
“你们不是冰冷的机器。你们是活生生的人。有激动有紧张甚至有恐惧这都很正常。”
“重要的是要相信你们的训练。相信你们的飞船。相信站在你们身后的我们每一个人。”
他从口袋里拿出了两样东西。
递给了他们。
那是一面小小的折叠得整整齐齐的五星红旗。
和一枚用上好的和田玉雕刻的平安扣。
“这面国旗你们要亲手把它插在月球上。”
“这枚平安扣是我替你们的家人替全国人民送给你们的。希望它能保佑你们平安顺利。”
杨峰和刘伟郑重地接了过来。
他们将国旗小心翼翼地放进了航天服的一个专门的口袋里。
将平安扣贴身戴在了脖子上。
“请总师放心!”
“请祖国放心!”
“我们一定不辱使命!”
他们的声音铿锵有力。
……
第二天清晨。
天还没亮。
问天阁的灯就亮了。
杨峰和刘伟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开始穿戴那身复杂而又精密的舱内航天服。
每一层每一个接口都必须经过反复的检查和确认。
这是他们进入太空的第一道生命保障。
穿戴整整持续了两个小时。
当他们穿戴完毕戴上头盔从穿戴室里走出来时。
已经完全变了模样。
他们不再是普通的飞行员。
而是即将出征的太空勇士。
在通往出征大厅的玻璃走廊上。
他们看到了自己的家人。
杨峰的妻子抱着他们年仅五岁的儿子。
刘伟的父母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
他们隔着厚厚的玻璃挥着手。
没有哭泣。
只有满满的骄傲和祝福。
杨峰的儿子举起小小的手对着他敬了一个不太标准的军礼。
杨峰隔着玻璃也回了一个军礼。
他的眼眶有些湿润。
但他强忍着没有让眼泪流下来。
出征大厅里。
周部长和奔月计划的所有核心成员都已经等在了那里。
“杨峰同志刘伟同志。”周部长走上前紧紧地握住了他们的手。
“我代表全国人民,为你们壮行!”
“奔月是我们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梦想。今天这个实现梦想的接力棒就交到你们的手里了。”
“我只有一个要求。”周部长的语气无比郑重“安全!必须安全地完成任务。我们在北京等着你们凯旋!”
“是!保证完成任务!”
杨峰和刘伟齐声回答。
随后他们转过身面向郑昊林兰孙立人叶开……这些为了这个计划付出了无数心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
他们深深地鞠了一躬。
“谢谢你们。”
千言万语都汇聚在了这简单的四个字里。
郑昊走上前替他们整理了一下航天服的衣领。
“去吧。”他轻声说道“我们在地面为你们保驾护航。”
……
雄壮的国歌声中。
杨峰和刘伟走出了出征大厅。
外面是黑压压的送行的人群。
他们挥舞着国旗喊着他们的名字。
“杨峰!加油!”
“刘伟!加油!”
“中国!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