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九十七章 加工(1 / 2)

负责齿轮加工的小王遇到了困难。

“郑哥,这个齿轮加工不出来。“小王满头大汗,“齿面总是有波纹,达不到精度要求。“

郑昊走过去查看。齿轮确实有问题,齿面不够光滑,精度也偏低。

“机床有问题吗?“王师傅检查着设备。

“机床没问题,是工艺参数不对。“郑昊很快找到了原因,“滚齿时的切削参数需要调整,而且刀具的安装角度也有偏差。“

“怎么调?“

郑昊拿出纸笔,迅速计算起来。前世在航天工程中,他处理过无数类似的精密加工问题,这些对他来说都是基础技能。

“进给量改为0.8毫米每转,切削速度提高到25米每分钟,刀具角度向左偏转2度。“

按照郑昊的参数重新加工,齿轮的质量明显改善。

“神了!“小王佩服得五体投地,“郑哥,您这是怎么算出来的?“

“经验加理论。“郑昊淡淡地说,“以后你们也能学会的。“

中午吃饭的时候,食堂里讨论的都是上午的生产情况。

“照这个速度,我们一天能加工多少套零部件?“刘洋问道。

“按照现在的效率,大概能完成5台拖拉机的零部件加工。“孙师傅估算着。

“5台?“郑昊摇摇头,“太慢了。我们必须想办法提高效率。“

“怎么提高?设备就这些,人手也有限。“

郑昊在脑海中快速分析着整个生产流程。以他的经验,现在的生产效率确实有很大提升空间。

“第一,优化工艺流程。现在很多工序是串行的,可以改为并行。第二,提高设备利用率。现在设备开工率只有60%,可以通过合理排班提高到80%。第三,建立流水线作业模式,减少搬运和等待时间。“

“流水线?“这个概念大家都没听过。

“就是把整个生产过程分解为若干个工序,每个工序专门负责一个环节,上一道工序完成后立即传递给下一道工序。“郑昊详细解释着,这是他从福特汽车生产线得到的启发。

“这样能提高多少效率?“陈建华很感兴趣。

“如果做得好,效率能提高50%以上。“

“50%?“大家都震惊了。

“对,而且质量更稳定,成本更低。“郑昊很自信,“这是未来制造业的发展方向。“

下午,郑昊开始指导大家改进生产流程。

他把整个拖拉机的生产过程分解为12个主要工序:原材料准备、粗加工、精加工、热处理、表面处理、零部件检验、部件装配、整机装配、调试、检测、包装、入库。

每个工序都安排专人负责,前后工序之间建立明确的交接标准。

“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王建设问道。

“专业化分工,每个人都能熟练掌握自己的工序,提高操作水平。流水化作业,减少等待和搬运时间。标准化交接,保证质量一致性。“

实施改进后,下午的生产效率明显提升。原来需要一天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下午就基本完成了。

“真的有效!“刘洋兴奋地汇报,“下午完成的零部件数量比上午多了30%。“

“这还只是开始。“郑昊说道,“等大家都熟练了,效率还能进一步提升。“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