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九十九章 意外(2 / 2)

“李经理,您觉得我们西尧重工的产品定位如何?“郑昊问道。

李志华考虑了一下:“从上次您介绍的技术方案来看,我觉得定位很准确。50马力,8+2档变速箱,液压系统,这些都是农民需要的配置。关键是要把质量做好,把成本控制住。“

张国强接着问:“那您觉得合适的出厂价格是多少?“

“按现在的市场行情,出厂价在3.8万到4.2万之间比较合适。“李志华很肯定地说,“太低了农民反而不信任,太高了又买不起。“

郑昊心中暗算了一下成本:按照他们的设计方案,材料成本约2.8万,加上人工和管理费用,出厂价定在4万元左右,利润率能达到25%,这个数字还是很理想的。

“李经理,如果我们的产品质量能够保证,您愿意代理销售吗?“郑昊直接问道。

李志华眼睛一亮:“当然愿意!不过我得先看到样机,进行实地测试。“

“没问题。“郑昊痛快地答应,“预计今年10月份,我们的第一台样机就能下线。到时候请您到我们厂里指导。“

李志华站起身来:“那就这么说定了。不过,我还有个建议。“

“您说。“

“你们如果要进入山东市场,最好能在济南设个办事处或者技术服务中心。山东地域广阔,售后服务很重要。“

郑昊点点头:“这个建议很中肯,我们会认真考虑的。“

谈话进行了两个多小时,李志华不仅介绍了山东农机市场的详细情况,还提供了一些技术改进的建议。更重要的是,他表达了与西尧重工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强烈意愿。

临别时,李志华又提到一个重要信息:“对了,郑厂长,你们要去潍坊柴油机厂谈合作吧?“

“是的,您知道那边的情况?“

“我和他们打过交道。“李志华压低声音说,“潍坊柴油机厂的技术实力很强,但他们对合作伙伴的要求也很高。不过,他们最近遇到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王师傅追问道。

“他们新开发的4105柴油机在田间试验中发现了一些问题,正在找合适的测试平台。如果你们能帮他们解决测试问题,说不定能促成合作。“

这个信息让郑昊眼前一亮。他想起前世的经验:4105柴油机后来成为了国内农用发动机的经典产品,但在初期确实存在一些技术问题。

“李经理,您能详细说说这个4105发动机的情况吗?“

李志华看了看手表:“这样吧,现在快到吃饭时间了,我请你们吃个便饭,边吃边聊。下午你们赶火车应该还来得及。“

就这样,一顿午饭的时间,李志华详细介绍了4105发动机的技术特点和存在的问题。郑昊越听越兴奋,因为他发现这些问题在前世都有成熟的解决方案。

下午两点半,三人告别李志华,赶赴火车站。

在去潍坊的火车上,张国强兴奋地说:“昊哥,这次济南之行收获太大了。不仅了解了市场情况,还找到了潜在的销售合作伙伴,更重要的是获得了潍坊谈判的关键信息。“

王师傅也很高兴:“4105发动机的技术问题,我们确实有能力帮助解决。这就不是单纯的采购关系了,而是技术合作。“

郑昊看着车窗外飞驰而过的田野,心情很好。今天的意外收获证明了一个道理:机会往往出现在计划之外。如果他们按原计划直接去潍坊,就不会有这么多有价值的信息。

“现在的问题是,“郑昊整理着思路,“我们要重新设计潍坊的谈判策略。不能再是简单的买方心态,而要以技术合作伙伴的身份去谈。“

火车继续向前奔驰,下午五点钟,应该就能到达潍坊。接下来的谈判,将决定西尧重工能否获得稳定可靠的发动机供应。

而通过今天在济南的收获,郑昊对即将到来的谈判充满了信心。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