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咱们从什么时候开始?“王家祥问。
“立刻开始。“郑昊决定,“你先带几个人去北京汽车厂学习,我来安排招聘有经验的工人。“
第二天,郑昊就在给北京的故交寄去了信件,在全国各大报纸上登了招聘广告:
“西尧重工高薪招聘汽车或三轮车制造技术工人,要求有三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待遇优厚,包食宿。“
广告一登,效果立竿见影。第三天就有人打电话询问。
“你们是哪个厂子?真的造汽车?“
“工资多少?有什么福利?“
“需要什么技能?我以前在一汽干过。“
一个星期内,郑昊收到了十几份简历。其中有几份让他很感兴趣。
一个是从长春一汽来的王师傅,四十二岁,有五年汽车制造经验。
一个是从北京汽车厂来的刘师傅,三十八岁,专门负责汽车装配。
还有一个是从上海汽车厂来的张师傅,三十五岁,擅长汽车调试。
“这些人为什么愿意到咱们这个小地方来?“张国强有些疑惑。
“主要是待遇好,“郑昊说,“我们开的工资比他们原来的高一倍。“
确实,郑昊开出的条件很诱人:月工资二百块,包食宿,年底有奖金,还有技术股份。
这样的待遇,在当时绝对算得上优厚。
面试很顺利,三个师傅都同意来西尧重工工作。
“小郑,实话说,我们也想找个有发展前途的地方。“王师傅说,“大厂子虽然稳定,但机会不多。在你们这里,说不定能干出点名堂。“
“那就欢迎各位师傅加入我们团队。“郑昊高兴地说。
有了这些有经验的师傅,汽车项目的技术实力大大增强了。
与此同时,王家祥带着几个工人从北京学习回来了。
“昊子,汽车制造确实比拖拉机复杂多了,“他汇报,“但也不是不可能掌握。关键是要有好的设备和熟练的工人。“
“学到了什么具体技术?“
“主要是装配工艺和质量控制,“王家祥说,“还有一些关键零件的加工方法。“
“那咱们现在有能力造汽车了吗?“
“简单的农用车应该没问题,“王家祥想了想说,“复杂的轿车还需要更多学习。“
“那就先从农用车开始。“郑昊决定,“咱们的第一个目标是造出一辆能跑的农用三轮车。“
消息传到村里,又引起了轰动。
“听说西尧重工要造汽车了?“
“真的假的?汽车那么复杂的东西,能造得出来?“
“昊子的本事大着呢,拖拉机都能造,汽车应该也行。“
“如果真能造汽车,那咱们村就更出名了。“
村民们议论纷纷,有期待的,也有怀疑的。
“昊子,村里人都在议论汽车的事,“郑大山回家后说,“有人担心你步子迈得太大。“
“爸,您怎么看?“郑昊问。
“我觉得你做什么都有道理,“郑大山说,“从小你就比别人想得远,看得准。“
“谢谢爸的支持。“郑昊很感动。
这天晚上,赵晓兰又来了。她对汽车项目也很感兴趣。
“昊哥,听说你们真的要造汽车了?“她问。
“对,已经开始准备了。“郑昊说,“你觉得怎么样?“
“我觉得很了不起,“赵晓兰的眼中满是钦佩,“能想到造汽车,说明你的眼光很长远。“
“其实也是形势逼出来的,“郑昊说,“拖拉机市场总会饱和,必须找新的增长点。“
“那汽车好造吗?“
“肯定比拖拉机难,但也不是不可能。“郑昊说,“关键是要有耐心,一步一步来。“
“需要我帮什么忙吗?“赵晓兰主动问。
“暂时不需要,“郑昊说,“等汽车项目正式上马了,可能需要你帮忙培训工人。“
“好,随时准备着。“赵晓兰答应。
两人站在厂房外,看着里面忙碌的工人,心中都充满了期待。
也许用不了多久,这里不光能生产拖拉机,还能生产汽车。到那时,西尧重工就真的成为一个综合性的机械制造企业了。
十二月初,汽车项目的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