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数控系统,用穿孔纸带输入加工程序。“技术员解释道,“程序里包含了刀具路径、切削参数等所有信息,机床按程序自动执行。“
“能加工什么样的零件?“王家祥问道。
“只要能用车削加工的零件都能做,而且可以加工很复杂的形状。“技术员拿出一个样品,“你看这个零件,有好几个不同的台阶和圆弧,用普通车床很难保证精度,数控车床就没问题。“
参观完车间,马厂长带他们到办公室详细介绍。
“数控机床确实是发展趋势,国外的机械工业已经大量使用了。“马厂长说,“我们厂去年引进了5台数控机床,产品质量提高了一个档次。“
“价格呢?“郑昊关心地问。
“这个比较贵。进口的数控车床要30-50万元一台,数控铣床更贵,要60-80万元。“马厂长说,“不过也有国产的,便宜一些,但性能还是有差距。“
郑昊心里算了一下,一台进口数控车床的价格相当于50台四轮农用车的利润,确实不便宜。
“有没有别的途径?比如技术转让或者合作生产?“郑昊问道。
“这个倒是可能的。“马厂长想了想说,“据我了解,北京机床研究所正在开发国产数控系统,如果成功的话,成本会大幅降低。另外,我们厂也在考虑与外商合作生产数控机床。“
“那能不能合作?“郑昊眼前一亮。
“可以考虑。“马厂长说,“你们如果有资金投入,我们可以共同投资一条数控机床生产线。生产出来的设备你们优先使用,多余的对外销售。“
这个提议很有吸引力。既解决了设备需求,又能获得技术能力,还可能带来新的盈利点。
“这个想法很好,我们回去研究一下。“郑昊说。
回到厂里,郑昊立即召集管理层讨论数控机床项目。
“从技术角度看,引进数控机床是必要的。“王师傅首先表态,“现在我们的产品精度已经接近普通机床的极限,要再提高就必须用数控设备。“
“从市场角度看也有必要。“郑国庆说,“客户对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精度就是竞争力。“
“关键是资金问题。“郑建国有些担心,“一台数控机床就要几十万,我们现在的资金够吗?“
郑昊拿出财务报表算了一下:“现在企业账上有180万现金,四轮车投产后现金流很好,资金应该不是问题。“
“那就定了。“郑昊下决心说,“我们与济南机械厂合作开发数控机床项目。先投资100万,引进2台进口数控机床,同时参与国产数控机床的开发。“
与此同时,产品改进工作也在紧张进行。
座椅改进小组很快拿出了新方案。新座椅采用弹簧减震结构,座面和靠背都增加了海绵垫,舒适性大大提高。
“这个新座椅坐着确实舒服多了。“郑昊试坐后很满意,“成本增加多少?“
“每套座椅增加成本85元,但用户体验改善很明显。“设计师小王说,“我们还可以设计成可调节的,适应不同身高的驾驶员。“
遮阳棚的设计更简单。技术组设计了一个可折叠的钢管架子,配上防水帆布,既能遮阳又能挡雨。
“这个设计很实用,而且成本不高。“王家祥说,“每套遮阳棚成本120元,可以作为选装件销售。“
燃油经济性改进相对复杂一些。李工程师的团队对发动机进行了重新调校,优化了供油系统的参数。
“经过台架试验,油耗降低了8%。“李工程师汇报,“百公里油耗从12升降到了11升,在同类产品中属于领先水平。“
“实车试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