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六十一章 调研(1 / 2)

第二天一早,郑昊就开始了他的调研计划。

“晓兰,今天我们去村里各家走走,了解一下大家对医疗、教育这些方面的想法。“郑昊说。

“好,我也想听听村民们的真实想法。“赵晓兰赞成这个计划。

两人先来到了村东头王大娘家。王大娘今年65岁,是村里的老人,平时身体不太好,经常腰疼腿疼的。

“王大娘,您身体怎么样?“郑昊关心地问。

“还是老样子,腰疼得厉害。“王大娘叹气道,“想去县里看看,但是路远不说,光挂号费就要5块钱,太贵了。“

“平时疼了怎么办?“赵晓兰问。

“就忍着呗,或者找李大娘要点草药。“王大娘说,“昨天听说建军媳妇难产,幸亏昊子有车。我们这些老人要是有个急病,可怎么办啊?“

这话说到了郑昊心里。老年人确实是最需要医疗服务的群体,但在农村,他们往往也是最难得到及时医疗的。

接下来,他们又走访了十几户人家,了解到的情况大同小异:

村西头的张瘸子,腿脚不便,从来没去过县医院;

李家的小孩经常发烧咳嗽,每次都是硬扛过去的;

赵家的老太太有糖尿病,但根本不知道需要控制饮食;

还有好几家的妇女,都曾经历过生孩子的险情。

“看来大家对医疗服务的需求确实很大。“赵晓兰总结道,“关键是要就近、便民、便宜。“

下午,他们又到村小学了解教育情况。

村小学现在有6个年级,120多个学生,但只有3个老师。教室是几间破旧的土房,课桌椅也很简陋,有的还是学生自己从家里带来的。

“赵老师,您看我们学校最缺什么?“郑昊问教学经验丰富的赵晓兰。

“教室太破了,一到下雨天就漏水。“赵晓兰指着屋顶说,“课桌椅也不够,很多孩子要挤着坐。最重要的是缺教学设备,连个像样的黑板都没有。“

“师资力量呢?“

“也不够。现在3个老师要教6个年级,每个人的工作量都很大。而且老师的水平也有限,很多课程都教不了。“

郑昊在心里记下了这些问题。教育是百年大计,再穷不能穷教育。

傍晚时分,他们来到了村委会,与村支书李大海和村长王大力进行了深度交流。

“昊子,你今天怎么想起调研这些问题?“李大海好奇地问。

“昨天二嫂难产的事让我触动很大。“郑昊说,“我想为村里做点实事,改善一下医疗和教育条件。“

“这个想法很好,但是资金是个大问题。“王大力直言不讳,“建卫生所至少要几万块钱,学校改造也要不少钱。村集体经济薄弱,拿不出这么多钱。“

“资金方面我来想办法。“郑昊说,“我想了解的是,如果真的建设这些项目,会遇到什么政策上的问题吗?“

“政策上应该没问题,上面一直鼓励改善农村的教育医疗条件。“李大海说,“关键是要符合规范,比如卫生所要有执业医师,学校要符合建设标准等等。“

“那你们觉得应该先从哪个项目开始?“

两人商量了一下,王大力说:“我觉得应该先建卫生所。昨天的事情给大家触动很大,现在提这个事,村民们肯定支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