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一十四章 检查(2 / 2)

“资产负债情况呢?“财务干部又问。

“截至今年2月底,总资产840万,其中固定资产520万,流动资产320万。“郑昊说,“负债180万,都是银行贷款,没有民间借贷。资产负债率21.4%,财务状况很健康。“

“这180万贷款,用途是什么?“

“主要是扩建厂房和采购设备。“郑昊拿出一份清单,“这是贷款使用明细,每一笔都有用途说明和银行审批记录。“

财务干部接过清单,越看越惊讶。

一般企业的贷款使用都比较模糊,很难说清具体用途。但西尧重工不一样,每一笔贷款都有明确的项目对应,甚至连设备采购的合同、发票都附在后面。

“郑厂长,我得说,你们的财务管理水平,在全省乡镇企业里绝对是第一流的。“财务干部真诚地说,“很多国营厂都做不到这么规范。“

“谢谢。“郑昊谦虚地说,“我们只是按规矩办事。“

孙主任放下账本,看着郑昊,突然问了个尖锐的问题:“郑厂长,你们的人工成本占比18%,这在制造业里算是比较高的。你不担心成本压力吗?“

郑昊早就料到会有这个问题。

“孙主任,我是这么想的。“他站起来,走到黑板前,拿起粉笔,“企业的成本,不能只看表面数字。“

他在黑板上写下几行字:

“高工资→高积极性→高效率→高质量→高口碑→高订单“

“您看,“郑昊指着黑板,“我给工人高工资,他们工作积极性就高。积极性高,效率就高,质量就好。质量好,口碑就好,订单自然就多。订单多了,规模上去了,单位成本反而下降。“

“而且,“他继续说,“高工资还能降低人员流动率。我们的技术工人,培养一个至少要半年。如果频繁离职,培训成本更高。现在我们的员工流失率不到5%,这在行业里是很低的。“

孙主任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还有一点,“郑昊认真地说,“企业不能只看眼前利益。工人们富了,他们有钱消费,市场就活了。市场活了,所有企业都受益。如果企业都压低工资,工人穷,谁来买我们的产品?“

这番话,让在场的人都陷入沉思。

评选团里那个年轻干部眼睛一亮,忍不住鼓起掌来。其他人也跟着鼓掌。

“说得好!“孙主任也鼓掌,“这就是格局。很多企业家只想着降成本、增利润,却忘了企业是社会的一部分。你能想到这一层,很不简单。“

“不敢当。“郑昊说,“我只是觉得,企业发展要可持续,不能杀鸡取卵。“

“那你们未来三年的发展规划是什么?“孙主任又问。

郑昊拿出一份厚厚的规划书,递给孙主任。

“这是我们的三年规划。“他说,“简单来说,分三个方向:第一,技术升级,从黑白电视转向彩色电视;第二,产能扩张,工人从现在的210人增加到500人;第三,产业链延伸,带动周边村子一起发展。“

“彩色电视?“孙主任来了兴趣,“你们有这个技术能力?“

“我们已经开始准备了。“郑昊说,“从青岛请来了专家,正在培训技术团队。预计今年底能试制出第一台样机。“

“彩电的技术难度很高。“评选团里一个懂技术的干部说,“国内能生产彩电的厂家屈指可数,你们有把握吗?“

“有困难,但我们有信心。“郑昊坚定地说,“技术是可以攻克的。关键是要舍得投入,要有耐心。我们准备了100万的研发资金,就是要把彩电技术拿下来。“

“100万?“财务干部吃了一惊,“这可不是小数目。“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