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嫪毐叛乱,蓟实鄣母亲赵姬为其大开方便之门。平复嫪毐之后,嬴政将赵姬驱逐出咸阳,迁往雍城的萯阳宫囚禁起来,几乎断绝母子关系。
他还下令:“以太后事谏者,戮而杀之,蒺藜其脊。”意思就是说:有敢为太后之事进谏的,一律处死,还要用蒺藜刺穿他们的脊背。
尽管他下了严令,但仍有人冒死进谏。先后有二十七位大臣因进谏而被处死。
来自齐国的客卿茅焦继续冒死进谏。他并没有直接批评嬴政不孝,而是从政治和战略高度分析利弊。
“陛下您的行为让天下人认为您嫉妒、不慈、不孝、像暴君夏桀商纣一样。各国若因此事而不再向往秦国,谁还会来归附呢?我为您感到担忧!”
茅焦的话点醒了嬴政。他意识到,“孝道”是当时重要的政治道德标杆,即便赵姬有错在先,对母亲不孝还是会严重损害他作为一国之君的形象,让六国之人认为他是暴君,从而阻碍他统一天下的大业。
简而言之,他还需要孝道这块大旗。
于是他从谏如流,捏着鼻子亲自前往雍城将母亲赵姬迎回咸阳。他将赵姬安置在甘泉宫,恢复了她的太后身份和待遇。
林凤至出神地想,那真是太好了。
严苛的秦法,终于要为辛苦生活的百姓们开一道口子了。
“说来,扶苏公子自冬麦丰收之后,也在研读大秦律法,多次去咸阳学宫中听张苍等人讲学。”
林凤至对此也有所耳闻,说一千道一万,她至今留在咸阳除了寻找回去的方法之外,不就是想着要以自己的知识去改变和建设大秦吗?
如今听闻大秦上下一心,仿佛回到了为了一统六国而努力前夜。每个人都为了明确的目标而奋进,第二天就能看到希望的浪潮涌现。
这样的心气神,再一次,出现在了大秦。
“扶苏?”林凤至困惑,是什么让崇信儒家的扶苏接触和深入学习法家思想。
而且,在林凤至印象当中,扶苏还是那个因为淳于越触怒始皇帝被禁足的扶苏,几月不听消息,竟然转投法家了吗?
蒙毅神色微敛,神使不在乎朝局如何变化了。此前纵然咸阳宫中有千变万化,都会主动地接收相关的讯息。
而如今,扶苏入咸阳学宫深研秦法月余,她竟似乎才知晓此事。
她在咸阳学宫读书的族人呢?连祁也不关心了吗?
蒙毅心中波澜迭起,面上却笑道:“公子为陛下有意废除肉刑而欢欣。”
扶苏本就主张怀柔,担心严刑峻法会导致天下民心不稳,废除连坐和肉刑,完全合乎他的理念。
再加上嬴政在冬麦一事之中也彻底地点醒了他,他深切地意识到,儒道法墨,一切都是为了大秦的延绵而存在。不独乎儒家抑或法家。
然而他内心深处存在的仁并不为冬麦一事产生的波折而消磨,反而因为更加贴进民众而愈发火热和真挚。他更深切地看到了这片土地上生存的人们,了解了他们的痛苦。
他的能力、手段比不上他的父亲,但唯有看见黔首、认识黔首、想要善待黔首这一点,他自诩在他父亲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