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引蛇出洞(第1/2页)
王永革派出去的人接连两天在后山转悠,带回的消息却让人有些失望。
他们报告说,那些废弃的矿洞大多已经坍塌或被杂草封死,并未发现近期有人活动的明显痕迹,也没找到生火留下的灰堆或者丢弃的食物残渣。
只有一个年轻工人提到,在靠近河边寨子方向的一个极其隐蔽的山坳里,似乎看到过几个模糊的小脚印,但当时下过小雨,痕迹很浅,不敢确定。
线索似乎中断了。
仓库那边,“灰耗子”也像是嗅到了什么危险,接连两天没有动静。
老马头甚至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前段时间压力太大,真的记错了账。
但赵四心里的那点疑虑并未消散。
他相信自己的判断,那零碎、持续且目标明确的失窃,绝非偶然。
如果“灰耗子”不是来自后山,那会不会……它就藏在厂区内部,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
这天傍晚,赵四独自一人沿着厂区新修建的碎石路散步,看似随意,目光却锐利地扫过路边的每一个角落。
厂区建设是劈山造地,很多地方还保留着原始的地貌,陡峭的岩壁下,堆积着开山时留下的碎石和土方,形成了不少天然的凹陷和缝隙。
工人们忙于生产建设,很少会注意到这些地方。
当赵四走到厂区最西头,靠近动力车间后墙和山体结合部时,他停下了脚步。
这里相对偏僻,车间高大的后墙挡住了大部分光线,显得有些阴暗。
墙根下,是开挖地基时堆积的浮土和碎石,上面长满了半人高的杂草。一阵微风吹过,草丛摇曳。
赵四的目光落在草丛根部靠近墙基的地方。
那里的泥土颜色似乎与周围略有不同,更湿润一些,而且,有几处杂草倒伏的方向显得很不自然,不像是风吹的,倒像是被什么东西反复摩擦过。
他蹲下身,仔细察看。在浮土上,他看到了几个浅浅的、边缘模糊的脚印,很小,不像成年人的。
一个大胆的计划在他心中迅速成型。
晚饭后,赵四把冯卫国、王永革和保卫科长老陈请到了自己的小屋,关上门。
“老冯,陈科长,‘灰耗子’可能还在厂里,而且,我大概猜到它藏在哪儿了。”
赵四开门见山,用铅笔在纸上简单画出了动力车间后墙的位置,指出了那个杂草丛生的角落。
“啥?就在厂里?还是车间后头?”
冯卫国吃了一惊,“那地方又偏又暗,藏那儿干啥?”
“现在还不清楚具体原因。”
赵四摇摇头,“但根据丢失物品的特点和那边发现的痕迹,我判断,‘灰耗子’很可能不是一个人,而是……几个半大的孩子。”
“孩子?”王永革和陈科长都愣住了。
“对。只有孩子,才会主要偷拿直接能吃能用的东西,而且每次拿的量很少,怕被发现。”
“也只有孩子,才能钻进我们成年人不太注意的狭窄角落。”
赵四分析道,“我怀疑,他们可能就利用车间后墙和山体之间的缝隙,或者自己在浮土堆里挖了个藏身的地方。”
冯卫国眉头紧锁:“要真是孩子……那会是哪来的?难道是附近寨子里的娃儿贪玩跑进来了?”
“不像。如果是寨子里的孩子,没必要一直躲着,而且偷的东西太零碎,更像是……在靠这个生存。”
赵四目光凝重,“我担心,是更特殊的情况。”
“赵工,你说怎么办?我们直接带人过去搜?”陈科长摩拳擦掌。
“不行。”
赵四果断否定,“如果真是孩子,贸然去抓,肯定会惊吓到他们,万一他们慌乱中跑进深山或者发生意外就麻烦了。”
“我们得用个更稳妥的法子,‘请’他们自己出来。”
他压低声音,说出了自己的计划:“我们设个陷阱,放点他们无法拒绝的‘饵’。”
第二天上午,赵四特意去了一趟食堂,找到炊事班长,用自己攒的几张细粮票,换了一大包刚出锅、还冒着热气的白面馒头,又额外要了一小罐咸菜和几根香肠。
然后,他带着王永革,两人像往常一样巡查车间,很“自然”地走到了动力车间后墙那个偏僻角落。
赵四故意提高声音对王永革说:“老王,这批临时借调来帮忙安装设备的同志辛苦了,这是厂里特批给他们晚上加餐的。”
“先放这儿凉快地方,等下班你记得过来拿,送到他们工棚去。”
“可别让其他人看见,免得说咱们偏心。”
王永革会意,也大声回答:“放心吧赵工,我记下了,下班准来拿!”
两人说完,便把那个散发着浓郁食物香气的布包,放在了墙根下一块比较显眼的石头上,然后若无其事地离开了。
但他们并没有走远。
赵四早就让王永革在车间二楼一个对着后墙的窗户后面,用废料巧妙地搭了一个隐蔽的观察点。
两人悄无声息地钻了进去,透过窗户缝隙,紧紧盯着下方那个放着馒头包的角落。
陈科长则带着两个身手矫健的保卫干事,埋伏在车间另一侧的拐角后,随时准备接应。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掩盖了所有的细微动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75章引蛇出洞(第2/2页)
阳光渐渐西斜,车间后墙的阴影面积越来越大。
草丛里没有任何异样。
王永革有些沉不住气,低声道:“赵工,会不会……他们今天不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