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寅将原定排演的《长生殿》改为《续琵琶》,这是由曹李两家合作完成,曹寅请人写的剧本,优伶演员由李煦提供。《续琵琶》传奇以曹操赎蔡琰修史为主线,添写蔡文姬悲欢离合的故事,并描写曹操的整个政治生涯。
柳菡出演的正是魏武帝曹操。
柔和的夜风中,一曲清澈婉转的笛声悄然响起。细腻的音符流转,纯净而富有感染力。李煦站于台前,没有华丽的装饰,只通过曲笛质朴的音色,向众人传达一种独特的美。它不需要过多的修饰,只需最简单的方式,以一种匠心独具的手法,娓娓诉说着一段动人故事。
笛声穿透岁月的尘埃,仿佛带众人回到千百年前。柳菡从标有“入相”的门帘下款步而出,柳菡用外扮孟德,不涂粉墨。完全突破了“粉脸藏奸”的扮相。他宛若一缕清风,温文尔雅,自成一派风流。
柳菡身姿挺拔,步履轻盈,举手投足间流露出不凡的气质。但即便这样,没有特意装扮的李鼎,也不逊风骚。两人并肩站在一处,令人赏心悦目。
皇帝目光赞赏,合着乐声频频点头。柳菡的唱腔委婉悠长,含蓄典雅,水磨调流丽悠远,听之足以荡人。台下人心魂摇曳,神思悠然;但台上人却是风云诡谲,暗流涌动。李鼎紧紧跟随柳菡的走步,以身挡在他与皇帝之间,柳菡几次三番探袖,最后都因李鼎的干预无奈罢手。
一折戏终了,台上换了新颜,两人先后退出“出将”门,柳菡恼怒转身,抓着李鼎的衣襟,把他按在墙上沉声低喝,“以鼎,别碍事!”
李鼎不避不让,钳着柳菡的下巴,逼着他看向帘外,“你仔细看看,台下那人是否同你所说的那般奸险恶劣,忠奸不分!”趁他愣神,李鼎挣脱柳菡的钳制,并用曲笛抵住他的肩,言辞肃然,“你再看看台上其他人,如果你今日当真得手,他们都要因你之过,通通陪葬!”
柳菡透过门帘看向台上的伶人,从他走上这条路开始,就不在意他人生死,若真要说有所顾忌,他担心的唯有李鼎一人。只是——柳菡看着与皇帝谈笑风生的曹寅,脸色微沉。
他慈眉善目,与一念和尚描述的权臣大相径庭。
“柳菡。”李鼎见他神色动容,乘胜追击,“有时候……我们更应该相信自己看到的东西。”
“《续琵琶》是集曹、李两家心血的传习话本,洪先生在世时,就对这次南巡排演寄予厚望,我们一起把这场演好?”
话音落下,台前再次响起紧密的锣声。
柳菡收回目光,转看近在咫尺的李鼎,在目光僵持中,最终是柳菡丢盔卸甲。
啪。
柳菡将手里的软剑一掷,挥开李鼎,脚步坦荡的朝“入相”走去。
柳菡的台步行云流水,全身心的投入使得他扮相更为贴合人物,一举手一投足,天然便是一道风景。柳菡一支《大红袍》曲,概括了曹操的《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让县自明本志令》等数篇诗文的内容,词曲自然,不露缝折。檀板慢拍间,柳菡一唱三叹,尽娓娓道来。
柳菡打破宋代以来把曹操当作“奸雄”的正统观念,塑造了一个有智谋、有魄力,求贤若渴,爱才如命的英雄形象;坐于台下的康熙看着柳菡栩栩如生的表演,不禁联想到自己亲自领兵平定西北战乱,告平台湾。这些年来,自己以天下统一、国家安定富强为己任,与魏武帝曹操何其相似!
往事一幕幕浮现,康熙若有所思,直到曲终落幕,他还沉浸在戏折对曹操精妙绝伦的编排与诠释。
富察赫德一直留意皇帝神色,见他默然不语,以为康熙是对《续琵琶》心有不满,一番思量之下,富察赫德沉怒地喝问起曹寅、李煦,“两位织造为何排演魏武帝的戏折!?世人都知曹操是乱世之奸雄,疑心满腹。哪怕今日这戏折用再多辞藻为他洗白,也难掩他是历史上的奸佞之辈!”
孙绫妒火攒了一天,再加上吃多了酒,见富察赫德质问今天出尽风头的曹、李两家,一时竟昏了头出声附和,“富察大爷所言极是,南巡之际怎能排演这种题材的戏折!”
咚。
孙绫话音刚落,孙文成手中的杯盏就有力地拍在了桌上。
孙绫一愣,撞进孙文成怒意勃然的眼神,酒意顿时清醒了大半!
她这是在说什么!孙绫懊恼醒悟,慌乱低头,只期望自己没有引来别人的注意。
富察赫德只谈戏折,但大家都是明白人,知晓他是在暗讽江宁织造局与苏州织造局借曹操隐喻康熙,想为他们两家按上“大不敬”的罪名!曹颙见富察赫德挑拨,欲要置曹李两家于死地,冷静辩驳。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魏武帝功过难评,但他为实现一统而付出的努力不可否认。《续琵琶》不过是从另一种角度对魏武帝进行刻画,但不管戏折将他描绘的多有谋略、魄力,也无法与皇上相提并论。皇上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统一天下功在千秋,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千古一帝。皇上雄韬大略,胜魏武帝千筹!”
“好!”曹颙一番话正中康熙心意,他朗笑大赞,“好一出《续琵琶》,让朕看到了曹操前所未见的一面!”
曹颙与曹寅面面相觑,暗送了一口气。
“连生年纪不大,但气度非凡。如果官员都能像他一样,以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为己任,不要任人唯亲,多提拔德才兼备之人上任,这样的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国富民强。”康熙对曹颙赞许连连,同时不忘语重心长地劝勉群臣。
曹颙大受鼓舞,心中自有一腔抱负等待施展。
他的一席话成功化解了富察赫德的挑唆,宫裁对曹颙的胆识和气度钦佩有加,她看向台上与优伶们把臂祝酒的李鼎……
拿祖辈的功勋当酒令,醉倒时连个撑船的橹都扶不稳。
宫裁摇了摇头,收回目光。
她只当李鼎醉生梦死,却不知在过去的几个时辰里,他为江南挡去了一场灭顶的浩劫。
正戏结束,台上的优伶便开始在台上哼唱着名家名调。曹寅示意小厮传膳,江南的鲥鱼、火腿、蜜饯等特色佳肴和美食鱼贯而入,康熙见三大织造用心良苦,心中宽慰,而献礼环节至此才刚刚开始。
曹颙抱着以赤红锦缎包裹的方盒,阔步走到康熙跟前行礼,“微臣日前在景德镇督造十二花神杯,如今烧造完成,还请皇上过目。”
锦盒打开,历经数月烧造而成的十二花神杯展露在众人眼前。十二花神杯器型精巧绝伦,造型规整优美,胎质乳白,器薄如纸,晶莹剔透。它将绘画、诗词、书法、篆印以巧夺天工的形式结合在一起,看得人赏心悦目!
康熙爱不释手,端起那四月牡丹杯,诗兴大发,“晓艳远分金掌露,暮香深惹玉堂风。”
“好句!”
陪同的官员齐声叫好,康熙含笑摆手,对曹颙赞叹点头,“连生稳重老成,颇有乃父之风。”
“南疆镇海统制周涯献礼——”
小黄门的传唤打断,曹颙知趣退到一旁。此次南巡,周涯派亲信送上了精美制作好的砗磲。砗磲是非常稀有的宝石、白皙如玉,也是佛教七宝之首。
康熙看着锦盒中的砗磲,问向来人,“周涯近来可好?”
“承蒙皇上挂念,王爷一切安好。”
康熙频频点头,欣慰感慨,“我等能坐在此处歌舞升平,多亏了南疆和西北守护的将士。”众人纷纷应和,康熙感从中来,朝西北与南疆方向遥遥祝酒,以表心中感激,群臣响应,一时之间,场中气氛肃然非常。
“曹织造。”又有下人呈上檀木盒,“这是陈大人给您的。”
陈鹏年临走前,曹寅曾拜托他利用武英殿修书之便,帮自己整理唐诗,他打开檀木盒,里头装着的赫然是藏书家整理的《唐诗》。他将自己整理好的部分与这本《唐诗》一道呈递给康熙,“微臣这几月遣人四处访觅,如今搜寻到的唐诗,仅有中晚唐时期还有遗失。”
康熙点头,殷殷叮嘱,“刊刻《全唐诗》不仅是延续灿烂的诗歌文化,更是为学子、教授的学习和研究提供方便,意义非凡。”
除了这些,曹寅深知,如果《全唐诗》在康熙年间刊刻完成,更是为皇上留下一世英名。
他肩负重任,连忙称是,“微臣定不负皇上所托,年底将《全唐诗》刊刻完成。”
“晚了些,至多再给你两月时间。”
康熙有自己的计较,却难住了曹寅,两月时间要补齐所有中晚唐时期的诗歌,这着实困难,他焦头烂额。坐在后排的宫裁不禁按向怀中。柳菡之前曾提议让她献上父亲留下的《全唐诗》,她一直把书册随身携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