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江董发飙(第1/2页)
邻座的赵磊、马超、乔睿等人本还在埋头对付着盘中的佳肴,听到这番话,反应过来后,手里的筷子差点没惊掉在地上。
“我靠!启辰,天来,一步登天啊!”马超嘴里还塞着一块肉,含糊不清地嚷嚷道。
“以后不能叫启辰了,得叫孟局、李局了!”赵磊端起酒杯,满脸都是羡慕。
“不行不行,必须喝一个,这杯我敬未来的孟局长和李局长!”
“干脆这顿让孟局长来请客算了,大家说好不好啊?”
整个包间的气氛瞬间被这个重磅消息彻底点燃,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潮。
孟启辰和李天来几乎是立刻就被兴奋的众人围在了中央,一杯接一杯的敬酒涌了上来。
两人此刻也顾不上谦虚,来者不拒,激动与憧憬交织的红晕爬满了脸颊,在灯光下显得格外醒目。
副局长!
尽管只是副科级,但那也是“局长”!
是真正意义上迈入了兴宁市领导干部的序列!
然而,酒过三巡,那股冲上头顶的狂喜热潮,如同退潮的海水般缓缓褪去,被酒精麻痹的理智重新占领了高地。
孟启辰和李天来不约而同地凑到了一起,两人脸上的红潮还未完全散去,眉头却已经不自觉地悄然锁紧。
低声嘀咕了一阵后,孟启辰端着酒杯,小心翼翼地凑到江振邦身边,压低了声音试探道:“老大,国资局单位改制这个事儿……不算崔局长那个财政局长兼任的编制,也等于凭空要多出来一个常务副局的正科,两个副科。”
他顿了顿,语气里带着一丝忧虑:“这得市里打报告,海湾市那边点头才行。三个领导编制……难度会不会太大了?”
李天来也紧跟着附和:“而且我们俩的年龄也是个问题,一下子提拔两个这么年轻的……董事长,您这么硬推,遇到的阻力恐怕小不了。”
“有难度就对了,没难度怎么叫进步呢?”
江振邦夹了一筷子菜,吃得不紧不慢,仿佛在说一件再平常不过的小事。
“搜易这个事不能只靠我们仨。要成,就得靠在座的各位一起努力,拿出足够硬的成绩来,硬到让所有人都闭嘴,才能办成。”
所有人都停下了筷子,整个包厢再次安静下来,老大要下任务了。
江振邦语气变得严肃起来。
“今年1月份,除了兴科之外,你们其余十一家改制后的县属国企,单月的总营收是850万,这个成绩、这个增速或许你们很满意,但我非常不满意!”
他竖起一根手指头,道:“我给你们定个目标,从今年一月一日开始计算,截止到五月十五号,除了兴科之外的其他十一家县属国企,累计总营收必须破亿!”
他刻意停顿了一下,让这组数字在众人脑海中回荡。
随后,江振邦正色道:“这个目标,只能高不能低。我们要借着兴科提级省属的这股东风,把兴宁市的国企改革工作,做成全省、乃至全国的标杆,要造成巨大的舆论效应。到时候,我再向上提议,领导们才可能点头同意。”
“为什么设定这个时间节点?因为一旦等兴科提级完成,我成了省管干部,就等于错过了这股东风,国资局机构改革这事就不好再办了。”
这番话说得有理有据、冠冕堂皇。
实际上,江振邦将期限死死卡在五月中旬,真实原因只有一个,五月中旬领导来的概率最大。
高源代表方省长给他打电话,让他提前做好准备,这是再明显不过的暗示了。
小江,你得出成绩啊!精神点,别丢份!
至于成绩怎么来的,我不管!
具体是什么样的成绩,你自己看着办,反正是越大越好!
省长没下达明确的数字,江振邦就必须给底下人细化成具体指标,而且数字必须定得足够高。
11家县属工业类国企完成改革五个月,总营收1个亿。
如果加上兴科的数据,以及民营工业私企,那兴宁市这个自建国以来,被定位为“旅游疗养+农业县”的沿海县级市,将直接跃升为奉省的工业强县。
而且,这些都是不到一年内就发生的改变!
这就很好,多有噱头?多有政治意义啊?!
至于下面人能不能完成,江振邦不考虑。
上级压下级,一级压一级。
这便是官场上典型的层层加码。
他也必须加码,不然,江振邦给领导看什么?
即便在五月中旬前,下属没有完成1亿总营收的目标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这时候江振邦必须要这么讲,才能狠狠地压榨这群年轻人的潜力!
对下属,光画饼不够,还得使劲PUA!
威逼利诱的手段都得有。
你不威逼他们一下,他们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优秀。
江振邦这也是在帮助他们成长……嗯,这是他们的福报。
如果成绩小了,大领导并没有大为赞叹,江振邦自己怎么进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