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沉重,仿佛亲眼见证了那段惨烈的历史:“城破之后,朝中大部分大臣毫无气节可言,毫无底线。他们先是投靠李自成,妄图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后来见李自成兵败,又转而投降建奴,屈膝求饶,甘当汉奸。甚至有一些汉人官员,为了讨好建奴,主动向建奴提出‘剃发易服’的建议,还宣称‘留发不留头’,强迫天下汉人改变发型服饰,背弃祖宗。建奴入关后,为了镇压汉人的反抗,到处屠城杀人,中原大地生灵涂炭,据统计,至少有三千多万汉人死于建奴的屠刀之下。”
“而父皇您,为了不让皇室受辱,避免重蹈北宋靖康之耻的覆辙,会在城破前,让皇伯母(懿安皇后)、母后(周皇后)自尽;还会挥剑砍伤皇妹坤兴公主,斩杀昭仁公主,以免她们落入流寇或建奴手中,遭受侮辱。最终,父皇您会在万岁山(景山)的老槐树下,留下血书后上吊自杀,以身殉国。王大伴……”朱慈烺转头看向一旁的王承恩,眼神复杂,“你会在父皇自尽后,在万岁山的另一棵树上自尽,追随父皇而去,成为大明最后一个忠臣太监。”
王承恩一直在旁默默侍候,听到自己最终会随崇祯赴死,顿时浑身一颤,脸色变得惨白如纸,手中的拂尘再次掉落,难以置信地看向朱慈烺,嘴唇哆嗦着,却说不出一句话——他从未想过,自己最终会落得如此下场,可一想到崇祯待自己的恩宠,若是真到了国破家亡的时刻,他或许真的会选择追随崇祯而去。
崇祯更是如遭雷击,身体在龙椅上连连摇晃,险些栽倒在地。他伸出手,紧紧抓住御案的边缘,才勉强稳住身体。他无法相信,自己勤政一生,夙兴夜寐,殚精竭虑,大明竟然会在短短几年后亡国,而自己竟会落得如此凄惨的下场——这简直是朱家的奇耻大辱,是他这个皇帝的奇耻大辱!
可仔细一想,朱慈烺的话又合情合理:以大明如今的局势,若是再任由流寇与建奴肆虐,亡国或许真的只是时间问题;而以他的性格,若是真到了国破家亡的地步,他确实不会苟活于世,更不会让皇室女子受流寇或建奴的玷污。朱慈烺的话,竟让他无法反驳,只能任由一股绝望的情绪在心中蔓延。
崇祯沉默了许久,只觉得头痛欲裂,眼前阵阵发黑,一时间竟不知该如何收拾大明这烂摊子。大殿内静得可怕,只有窗外的风声偶尔传来,吹动殿内的帷幔,更添几分凄凉。
大约半柱香的时间过去,崇祯猛地抬起头,眼中的绝望被一丝决绝取代。他深吸一口气,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声音嘶哑却坚定地说道:“好!朕暂且相信你!朕加封你为威武大将军,统领全国兵马,无论是京营、边军,还是地方驻军,皆归你调遣!你可便宜行事,无需事事向朕禀报!若三年内,你不能平定流寇与建奴,收复辽东,便自动放弃大明储君之位,贬为庶人!”
朱慈烺也没想到崇祯会如此痛快地放权,心中大喜过望——他原本以为,崇祯至少会犹豫再三,与内阁商议后再做决定,没想到经历了“神器显威”和“预言亡国”后,崇祯竟彻底放下了顾虑。他急忙双膝跪地,恭敬地领旨:“儿臣遵旨!定不负父皇所托,三年内必平定流寇与建奴,重振大明雄风,若不能完成,甘愿放弃储君之位,听凭父皇处置!”
崇祯不再犹豫,从御座旁拿起一支朱笔,又取来一张明黄色的圣旨纸,亲自草拟圣旨。他的手微微颤抖,却依旧一笔一划地写着,将对朱慈烺的任命、权力范围,以及三年之约,都清晰地写在圣旨上。
很快,一道任命朱慈烺为“威武大将军”、总领全国兵马的圣旨便完成了。崇祯放下朱笔,将圣旨递给朱慈烺,语气中带着一丝复杂:“这道圣旨,按照大明祖制,还需经过内阁审议,加盖内阁印玺后才能正式生效,昭告天下。若是内阁不同意,这道圣旨便无法推行。”
朱慈烺心中清楚,崇祯这话看似是在提醒他,实则是在试探——内阁的文官们向来掌控着军政大权,绝不会轻易放权,让他一个七岁的太子统领全国兵马,这无异于从他们手中抢夺权力,内阁必然会极力反对。崇祯这话,分明是想看他如何说服那些腐儒,如何应对内阁的阻挠。
可朱慈烺根本不在意内阁是否同意——只要有崇祯亲手书写的圣旨,再盖上御玺,这道圣旨在他手中,比正式颁布的圣旨更有用。毕竟,天下的军队只认皇帝的旨意与御玺,至于内阁是否同意,对他来说无关紧要。
他拿着圣旨,乐呵呵地走到王承恩面前,笑着说道:“王大伴,麻烦你给这道圣旨盖个章,让它生效。”
“小爷稍等!奴婢这就去取御玺!”王承恩连忙躬身应道,转身快步走向殿内的御玺台,将上面摆放的御玺一一取来,放在崇祯面前的御案上。
朱慈烺一看,顿时傻了眼——御案上竟摆着二十多块大小不一、材质各异的御玺!有黄金打造的,有玉石雕刻的,还有青铜铸造的,每一块御玺上都刻着不同的文字,造型也各不相同。
他这才知晓,明朝皇帝的御玺并非只有一块:正德九年时,皇宫遭遇大火,烧毁了部分金玺;嘉靖十八年,嘉靖皇帝又下令新刻了七枚御玺,到如今,大明的御玺共有二十四枚,被称为“二十四宝”。这二十四枚御玺各有不同的用途,比如“皇帝奉天之宝”用于祭祀天地,“天子之宝”用于祭祀山川河流,“尊亲之宝”用于给皇室尊长上封号,“敕命之宝”用于颁布敕令,“广运之宝”则是用于日常政务,权力最大。
朱慈烺本以为只需盖一块玉玺即可,见状只好仔细辨认,最终拿起那枚刻有“广运之宝”四字的黄金御玺——这枚御玺是二十四宝中最常用的,也是权力最大的,用于颁布重要的军政命令,正好符合这道圣旨的用途。他刚想将御玺盖在圣旨上,却突然停住了手,眼珠一转,又有了新的主意。
朱慈烺拿着圣旨,笑嘻嘻地走到崇祯面前,语气带着几分俏皮地说道:“父皇,您刚才说,三年内不能平辽,儿臣就放弃太子之位。那若是儿臣三年内,不仅能平定流寇与建奴,还能把大明的疆土恢复到永乐年间的巅峰时期,将蒙古、安南等地重新纳入大明版图,您该如何奖赏儿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