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大明,我皇太子,逆天改命> 第137章重奖工匠激潜能,系统签到获良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7章重奖工匠激潜能,系统签到获良技(1 / 2)

见朱慈烺坚持要给工匠们设置额外奖励,袁贵连忙躬身,语气带着几分急切地说道:“小爷放心,如今兵仗局的工匠们个个热情高涨,干劲十足,就算没有这额外奖励,他们也愿意主动干到深夜,绝不耽误武器生产。咱们现在一天能造出五百支线膛火铳,靠的就是工匠们这份自觉性啊!”

在袁贵根深蒂固的观念里,工匠们拿着皇太子发放的足额饷银,能有一份安稳生计已是天大的恩典,拼命干活本就是天经地义的事,哪还需要额外给好处?更何况,兵仗局以往从未有过给工匠额外奖励的先例,突然打破规矩,怕是会让工匠们生出“得寸进尺”的心思。

可朱慈烺却轻轻摇了摇头,眼神坚定,语气不容置喙地说:“如今建奴压境、流寇肆虐,军队急需新式武器装备,正是用人之际,绝不能亏待这些能造出好武器的工匠。他们若能在保证质量和数量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产量,为军队争取更多备战时间,兵仗局就必须给予实实在在的奖励。中兴大明不是本宫一个人的事,也不是朝堂上几个官员的事,而是需要天下所有人都拿出最大的力气,齐心协力才能完成。工匠们用双手为大明打造‘坚甲利兵’,他们的付出,理应得到对等的回报,这不仅是对他们劳动的尊重,更是激励更多人用心做事的根本。”

朱慈烺的想法,与袁贵等长期处于封建管理体系下的人截然不同。他来自两百多年后,深知现代管理中“激励机制”的重要性。“想要马儿跑得快,就得给马儿喂好草”,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单纯依靠等级压迫和道德绑架,或许能让工匠们在短期内卖力干活,却绝不可能长久维持;一旦他们感受到“付出与回报不对等”,积极性就会逐渐消退,甚至可能出现消极怠工、暗中敷衍的情况,最终影响武器质量。

只有建立合理的奖励机制,让工匠们看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希望,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潜能,让他们心甘情愿地为军队打造更多、更好的武器,甚至主动钻研改进工艺,提升生产效率。这不仅是为了眼下的武器生产,更是为了长远建设兵仗局、乃至整个大明的军工体系。

袁贵虽不完全理解朱慈烺这套“平等回报”的理念,甚至觉得有些“过于宽厚”,但他深知皇太子的脾气。一旦做出决定,就不会轻易改变。而且,皇太子的每一个决定,最终都能带来好的结果,他只需严格执行即可。于是,袁贵连忙躬身领命:“是!小爷放心,奴婢一定严格按照您的旨意去办,详细记录工匠们的工作量和质量,确保奖励公平公正,绝不让工匠们的辛苦白费!”

解决完工匠奖励的事,朱慈烺的目光落在车间角落堆放的成品线膛枪上,心中突然生出一个念头:武器质量事关战场胜负和将士性命,绝不能只听袁贵和赵元华的一面之词,必须亲自检验,才能彻底放心。毕竟,这些枪是要送到将士们手中、真刀真枪去对抗建奴的,一旦出现炸膛等质量问题,害的可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甚至可能影响整场战役的走向。

他转头对身后的胡宝吩咐道:“胡宝,你带几个东宫卫队的将士去库房,随意挑选二十支刚造好的线膛火铳,再带上足够的米尼弹,送到后院的试验场。本宫要亲自试试这些新式火铳的射程、精度和稳定性,彻底排查质量隐患,绝不能让炸膛的悲剧在战场上重演!”

“奴才遵旨!”胡宝不敢怠慢,连忙应声,转身挑选了四名精锐将士,快步朝着库房方向走去。

胡宝刚走没几步,朱慈烺的脑海里突然响起一阵熟悉的电子提示音:“叮!检测到宿主当前处于军工建设关键场景,符合每日签到条件,是否进行签到?”

最近系统的奖励时好时坏,有时是些普通的粮食、布匹,有时甚至只是“谢谢参与”,连基本物资都没有,但朱慈烺从未放弃过任何一次签到的机会。毕竟,系统是他穿越而来最大的依仗,说不定某次签到,就能获得改变局势的关键物品或技术。他在心中默念:“签到。”

“叮!恭喜宿主,签到成功!获得基础奖励:铁模铸炮法完整工艺及图纸!”

“叮!恭喜宿主,触发特殊场景加成,获得额外奖励:水泥生产工艺及原材料配比!”

“叮!恭喜宿主,达成‘重视军工发展’成就,获得特殊奖励:无烟火药配方及规模化生产工艺!”

连续三道提示音在脑海中落下,系统便恢复了沉寂。朱慈烺心中瞬间掀起一阵狂喜。虽然这次没有直接奖励现成的枪械、子弹或粮食,但这三项奖励,每一项的价值都远超那些即时物资,甚至能从根本上改变大明当前的困境!

如今线膛枪和米尼弹的生产工艺已经成熟,军队短期内的轻武器需求基本能得到满足,但重型火器。火炮,却始终是大明的短板。之前他一直担心,仅凭线膛枪的火力,恐怕难以应对建奴的重甲骑兵和坚固城防,一旦双方陷入阵地战,大明军队很可能会因为缺乏有效攻坚火力而陷入被动。而铁模铸炮法的出现,恰好完美解决了这个难题。

朱慈烺对明末的铸炮工艺有过深入了解:当时大明主要采用的是“泥模铸炮法”。先用水、泥、稻草混合制成火炮模具,待模具彻底烘干后,再将融化的金属熔液倒入模具中。这种方法看似简单,却存在诸多致命缺陷:首先,泥模必须彻底烘干,否则内部残留的潮气在金属熔液浇筑时会受热膨胀,导致铸出的火炮炮身出现蜂窝状孔洞,这些孔洞会大幅降低炮身强度,燃放时极易发生炸膛,不仅会损毁火炮,还可能误伤己方将士;其次,泥模烘干过程受天气影响极大,遇到晴朗天气至少需要一个月,若是遇上阴雨天,烘干时间甚至要延长到两三个月,严重影响火炮生产效率;更关键的是,一具泥模只能铸造一尊火炮,铸完后模具就会因高温而碎裂,无法重复使用,既耗时又耗力,生产成本极高。

可“铁模铸炮法”却完全不同:它以耐高温的铸铁为模具,不仅工艺简单,模具还能反复使用数百次,大幅降低了原材料消耗和生产成本;更重要的是,铁模不受天气影响,无需漫长的烘干过程,从模具制作到火炮浇筑完成,周期能缩短到原来的十分之一,效率提升极为显著;而且,铁模表面光滑,浇筑出的火炮炮身密度更高,没有蜂窝状缺陷,质量远超泥模铸造的产品,使用寿命和安全性都能得到极大保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