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大明,我皇太子,逆天改命> 第137章重奖工匠激潜能,系统签到获良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7章重奖工匠激潜能,系统签到获良技(2 / 2)

有了这种先进的铸炮技术,大明就能在短时间内打造出大量优质火炮,无论是组建炮兵部队对付建奴的骑兵,还是攻坚攻城时摧毁敌方防御工事,都能占据绝对优势,甚至能彻底扭转大明在重型火器领域的落后局面。

至于“无烟火药”,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堪称火器发展史上的“革命性突破”。之前朱慈烺曾从系统兑换过“火药改进技术”,里面虽提到过无烟火药的概念,却没有具体的配方和生产工艺,赵元华等工匠研究了许久,也只能在黑火药的基础上小幅改进,始终无法研制出真正的无烟火药。如今有了完整的配方和规模化生产工艺,一旦成功研制,大明的火器性能将实现质的飞跃。

无烟火药与传统黑火药相比,优势极为明显:首先,它燃烧时几乎不产生烟雾,不会像黑火药那样在燃放后产生大量黑烟,遮挡将士们的视线,这在战场上能让士兵更清晰地观察目标,提升射击精度,同时也能避免因烟雾暴露己方位置;其次,无烟火药的能量密度更高,燃烧速度更快,能产生更大的推力,大幅提升火枪的射程和火炮的威力。据朱慈烺所知,使用无烟火药的步枪,有效射程能比使用黑火药的步枪提升一倍以上,火炮的射程和杀伤力也能提升三成左右;此外,无烟火药燃烧后残留的杂质极少,能大幅减少枪械和火炮的磨损,延长武器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毫不夸张地说,有了无烟火药,大明的火器技术至少能领先世界一个世纪,彻底拉开与建奴、甚至西方列强的差距。

而“水泥生产工艺”,虽然短期内对军事的直接帮助不如前两项技术,但对大明的长远发展同样至关重要。如今北方多地遭遇严重干旱,粮食绝收,百姓流离失所,大量流民甚至被迫加入流寇,加剧了社会动荡。有了水泥,大明就能大规模修建水利工程。修建坚固的水闸、疏通淤塞的河道、修建水库储存水源,甚至可以引黄河水灌溉中原和西部地区的干旱农田,从根本上改善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解决粮食短缺问题;同时,水泥还能用于修建坚固的城池防御工事、铺设道路,提升军队的机动能力和城池的防御能力,其战略价值同样不可估量。

不过,这些长远规划还需循序渐进,眼下最要紧的,还是先解决京畿地区的建奴威胁,守住大明的都城。朱慈烺清楚,如今的局势并不乐观:阿济格率领三万多大军驻扎在宝坻,对京师虎视眈眈;阿巴泰虽然在德胜门外惨败,损失了不少兵力,却仍有一万多残部盘踞在周边地区,随时可能卷土重来。

建奴总兵力虽不算特别多,只有四万余人,但他们面对的大明军队,大多是像之前京营那样战斗力低下的“战五渣”,不仅缺乏训练,还毫无斗志,往往一触即溃,根本无法形成有效抵抗。想要真正击退这四万多建奴,目前能依靠的,只有东宫卫队和勇卫营这两支精锐。可勇卫营在德胜门之战中伤亡不小,兵力大幅缩减;东宫卫队满打满算也只有一千人,虽然战斗力强悍,却也面临“寡不敌众”的困境。仅凭这点兵力,想要打赢这场保卫战,难度极大。

朱慈烺从不打没有把握的仗,他深知“一步一个脚印、夯实基础”的道理,而先进的武器装备,就是当前最需要夯实的“基础”。他从怀中掏出两张折叠整齐的纸张。这是系统自动生成的铁模铸炮法和无烟火药配方工艺图,上面的文字和图纸清晰易懂,即便是普通工匠也能看懂。朱慈烺将纸张递给一旁的赵元华,语气郑重地说道:“赵工匠,这张纸上记录的是改善火药性能的配方,能大幅提升火药威力;另一张纸上是一种新的铸炮技术,名叫‘铁模铸炮法’,无论是生产效率还是火炮质量,都远超现在使用的泥模铸炮法。过段时间,等线膛枪的生产稳定下来,你们就先试着按照图纸研制一下,看看实际效果如何,有什么问题随时向本宫汇报。”

“奴才遵旨!”赵元华双手接过纸张,如获至宝般紧紧捧在手中,眼神中满是激动与期待。自从朱慈烺提出线膛枪的构想,并画出详细图纸后,他就对这位年纪轻轻的皇太子佩服得五体投地。殿下虽然年幼,却仿佛拥有无穷的智慧,总能想出常人连想都不敢想的好办法,每一次提出的新技术,都能彻底颠覆传统工艺。

赵元华迫不及待地打开记录“铁模铸炮法”的纸张,目光快速扫过上面的文字和图纸。只看了几行,他的眼睛就瞬间亮了起来,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他从事铸炮工作几十年,深知泥模铸炮的种种弊端,也曾无数次思考过如何改进,却从未想过竟然能用铁模代替泥模!图纸上详细标注了铁模的材质配比、制作工艺、浇筑流程,甚至连如何避免金属冷却时出现裂纹的细节都有说明,逻辑清晰,可行性极强。

看完之后,赵元华激动得浑身发抖,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崇敬,“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对着朱慈烺连连磕头,声音带着哽咽:“原来如此!原来铸炮还能这么做!此方法简直是神来之笔啊!属下研究铸炮这么多年,绞尽脑汁也没想出解决泥模缺陷的办法,殿下却轻易就给出了如此完美的方案!殿下英明!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朱慈烺连忙上前,伸手扶起赵元华,笑着说:“赵工匠不必如此多礼。古人的智慧并不比后人差,很多时候,只是差了一层窗户纸,一旦捅破,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如今这层纸被咱们捅破了,以你们这些经验丰富的老工匠的手艺,一定能将这种新方法运用到实际生产中,造出比以往更好、更多的火炮。”

朱慈烺心里清楚,若没有系统的帮助,他这个“穿越者”根本不可能掌握这些超越时代的技术,更没能力挽救大明于危难之中。这些话,既是在安慰和鼓励赵元华,也是在提醒自己。不能因为拥有系统就骄傲自满,必须依靠身边这些有能力、有责任心的人,才能将先进技术转化为实际力量。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更加坚定:“东宫卫队和勇卫营在德胜门之战中立下战功后,本宫已经按照他们的功绩给予了封赏,有功者赏,有过者罚,这是本宫的原则。下一仗,能不能打赢建奴,很大程度上就要靠兵仗局打造的火器了。只要你们造的武器射程够远、精度够高、质量够硬,能帮军队在战场上占据优势、打赢胜仗,本宫同样会给你们论功行赏。升官、赏银、赐田宅,一样都不会少!好了,不说这些了,走,咱们去试验场,亲自试试新造的线膛枪,看看实际性能到底如何!”

“是!”赵元华和袁贵连忙应声,脸上满是振奋。有了皇太子的承诺,又得到了先进的铸炮和火药技术,他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两人紧跟在朱慈烺身后,快步朝着后院的试验场走去。

兵仗局的试验场位于后院,占地面积广阔,地面经过平整,十分宽敞平坦。试验场的尽头立着几排木质靶子,靶子上画着清晰的环形靶心,从近到远依次排列,最远的靶子距离射击点足有三百步,远超传统火铳的有效射程。

此时,燕雄鹰正带着五名东宫卫队的将士,手持线膛枪站在射击点旁。他们手中的枪,都是胡宝刚从库房里随机挑选出来的,每支枪都配好了装有米尼弹的弹袋。燕雄鹰曾多次使用线膛枪参加实战,枪法精准,经验丰富,是军中有名的神枪手,由他来测试新枪的性能,再合适不过。

燕雄鹰掂量着手中的线膛枪,手指轻轻抚摸着光滑的枪身和刻有防滑纹路的枪托,心中暗暗点头:这枪的重量比之前皇太子给东宫卫队装备的第一批线膛枪略轻,手感却更加舒适,枪机的开合也更加顺畅,看来兵仗局的工匠们这段时间确实下了不少功夫,对工艺进行了优化改进。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