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玄幻小说>逍遥四公子> 第1990章 这世道的本质就是成王败寇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990章 这世道的本质就是成王败寇(1 / 2)

“你怎么知道我斩不出第二道剑气?”

宁宸手里的剑指向黑衣女人,但话音刚落,身子一矮,宁宸撑着剑,半跪在了地上。

黑衣女子冷笑,“宁宸,若没有十足的把握,我又怎么敢在这里设伏?”

“你怎么会知道我一定会来这里?莫不是你能掐会算......”宁宸说着,声音突然戛然而止,盯着黑衣女人,“是那个猎户?”

黑衣女人道:“还不算太蠢。”

宁宸苦笑,“百密一疏,没想到本王竟然会被一个猎户给骗了,他应该是真正的猎户......

沙沙声不息,如春蚕食叶,又似细雨拂林。那声音并非来自风动,也不是鸟鸣虫响,而是自《未完之书》的纸页深处渗出,仿佛整本书已活成一颗心,在寂静中搏动。每逢月圆之夜,守殿弟子总会在子时听见三声轻响:第一声如泪滴落砚,第二声似笔尖触纸,第三声则像有人在极远处低语,“我在听”。

这一夜,正是归言堂新任执事遴选之日。

启口园内灯火通明,七十二根铜烛并列点燃,烛焰竟无一摇曳,宛如凝固于时空之中。百余名候选者盘坐于井畔石阶,皆是近年来各地推举的“听语师”??他们或曾救下因言获罪之人,或在边陲小镇开设无声学堂,教聋者以手为声,哑者以目传情。其中最年轻的一位不过十六岁,名叫阿昙,是当年那个在百年祭上发出“啊”声的小女孩如今收养的孤儿。她生来失语,却能凭眼神读懂他人悲喜,被盲眼姐姐亲授《听语法典》残卷,被誉为“心耳之子”。

大典尚未开始,天边忽现异象。

北斗第七星微微颤动,继而坠下一缕银光,直落启口井中。井水再度泛起涟漪,却不映人影,唯见四道虚影缓缓浮现:柳知言执笔而立,沈砚舟捧药壶静坐,裴雪行负剑倚风,顾昭手持玉简默然前行。四人目光交汇处,正是阿昙所在方位。

众人屏息,无人敢言。

盲眼姐姐不知何时已至井边,手中琴弦轻拨,奏出半阙《逍遥行》。琴音未尽,井底轰然开启,一道阶梯自水面延伸而出,由白玉砌成,两侧雕有无数人脸??有的张口欲言,有的掩面哭泣,有的含笑倾听,皆栩栩如生,仿佛正从地底浮升至人间。

“踏阶者,必先舍一语。”盲眼姐姐开口,声如古钟回荡,“所舍何言?真名也。”

众人愕然。真名乃人心之锚,若弃其名,则如断根之树,漂泊无依。然归言堂规矩森严,既出此令,便不可违逆。

第一位应试者起身,乃北境来的老医师,曾用沈砚舟遗留的“三声疗法”唤醒三百沉默病患。他缓步上前,在玉阶前跪下,低声说道:“我本姓赵,名唤守诚。今日起,我不再是我。”话音落下,他额上浮现出一道金纹,随即消散,人亦随之踏上第一级台阶。

第二人是一名女侠,裴雪行“影卫”后裔,代代守护说真话者的血脉。她解下发带,割破指尖,血书于掌:“吾名灭,志不灭。”踏上二级。

第三人竟是朝廷派来的监察使,表面奉旨观礼,实则暗查归言堂是否图谋不轨。他犹豫良久,终咬牙道:“我名为忠,然此生所言多非我心……今舍此伪名,愿寻真我。”言罢,身形微晃,似有千斤重压卸去。

轮到阿昙时,全场寂静。

她不会说话,只能用手语表达。她比划道:“我没有名字。从小被人唤作‘哑巴’,直到被老师收养,才有了‘阿昙’二字。若这名字也是别人给的,那我愿意还回去。”

盲眼姐姐点头,轻抚她的头:“你从未拥有,何谈舍弃?你本就是‘无名之始’,可登最高处。”

阿昙赤足踏上玉阶,每走一步,脚下便开出一朵铃兰花,花瓣透明如水晶,内里似有微光流转。待她登上第九级,整座阶梯骤然发光,直通井底深处。那里,赫然矗立着一座青铜门,门上刻着四句话:

>“笔不能折,因真理尚存;

>药不曾枯,因人心未死;

>剑未入鞘,因黑暗仍行;

>言未终结,因你还愿听。”

门缓缓开启,一股温润气息扑面而来,夹杂着墨香、药草、铁锈与旧信纸的味道??正是四公子生前所留的气息。

门后是一间圆形密室,中央悬着一面铜镜,镜面蒙尘,却隐隐透出光影变幻。四周墙壁镶嵌着七十二块玉简,每一块都对应一处“回音点”。而在正对铜镜的位置,摆放着一张石案,案上放着一本比《未完之书》更古老的册子??《誓约录》。

阿昙走近,伸手触碰铜镜。

刹那间,镜面清明,映出的却不是她的脸,而是四公子最后一次相聚的茅屋。风雨依旧敲打窗棂,灯焰摇曳,四人围坐如昔。只是这一次,画面继续向前推进。

柳知言站起身,走到墙角取出一只陶瓮,倒出满满一匣贝壳。每一枚贝壳上,都刻着一个名字,或潦草,或工整,全是这些年追随他们、敢于说出真话的普通人。

“我们死后,火种不会熄灭。”她说,“因为每一个听见并回应的人,都是新的四公子。”

沈砚舟接过话:“言语之路,不在庙堂之高,而在田垄之间,在母亲哄睡孩子的歌谣里,在老人讲述往事的叹息中。只要还有人记得,真相就不会消失。”

裴雪行冷笑一声:“我知道你们会抹去我们的名字,烧毁我们的书,篡改我们的历史。但你们忘了一件事??恐惧可以封口,却封不住记忆。只要一个人记得,就能唤醒十个,百个。”

顾昭最后起身,走向门外雨幕。他回头望了一眼,说:“当你们看到这段影像时,说明‘共鸣时刻’已至。请告诉后来者:我们没有胜利,但我们未曾投降。”

画面至此戛然而止,铜镜重新蒙尘。

阿昙怔立原地,忽然感到胸口发热。她低头一看,胸前挂着的铃兰花竟化为流光,钻入体内。紧接着,脑海中响起四个声音,各自不同,却又和谐如一:

>“你听得见吗?”??柳知言

>“你能感受到吗?”??沈砚舟

>“你敢迈出这一步吗?”??裴雪行

>“你愿意成为传声者吗?”??顾昭

她闭上眼,双手合十,以手语作答:“我愿。”

霎时间,七十二块玉简同时震动,光芒交织成网,投射于空中,形成一幅九州全图。图中标记的七十二处“回音点”逐一亮起,其中有六十八处稳定发光,另有四处忽明忽暗??分别是南疆瘴林、西漠废城、东海孤礁、北原冻土。

“四地失联。”盲眼姐姐的声音从背后传来,“那是被‘共感院’余孽封锁的区域,百年来无人能入。唯有‘无名者’可通行。”

阿昙转身,见盲眼姐姐已站在门口,手中琴弦断裂一根,鲜血顺指尖滴落。

“你已通过考验。”她说,“从今日起,你不叫阿昙,也不再是任何人。你是‘听语使’首座,归言体系的新枢纽。你的任务,是重启四地回音点,让百年积压的真话重返人间。”

阿昙点头,随即发现自己的双耳竟开始微微发烫。她伸手触摸,竟觉耳廓变得柔软透明,如同蝉翼,竟能感知空气中细微的震颤??那是千万人未曾出口的言语,被困在喉咙深处的呐喊,埋于坟墓中的遗言。

她走出密室,踏上归途。

三日后,她率队出发,前往南疆瘴林。

此地曾是启口塾最早设立的分坛之一,二十年前一夜之间全员失踪,仅余焦黑讲台与半截烧尽的《听语法典》。当地百姓称,每逢雾起,林中便传出孩童背诵《启口谣》之声,走近却空无一人。

队伍行至林缘,突遇浓雾封锁,指南针失灵,连火把也无法点燃。阿昙摘下耳饰,将其埋入土中。片刻后,地面微微震动,一根藤蔓破土而出,缠绕成螺旋状,顶端开着一朵形似耳朵的花。

她将手掌覆于花心。

顿时,无数声音涌入脑海??

一个少年临死前喃喃:“我想让我娘知道,我不是逃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