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有福是须水镇三观庙人,长的魁梧,郑月娥像抓住一棵救命稻草,忙跟着他一块跑,还有密县的一群难民,顺着乡道一路跑。
一同逃亡的,有人有走散,有人夜里冻死,有人被其他同是难民抢劫打死的,各种辛酸不可细说。
辛有福手持木棒,一路上护着郑月娥,两人一路要饭,误打误撞逃难到杨家庄。
杨家庄的杨老爷乐善好施,把他俩介绍给同村杨化成的养鸡场,负责打扫,也没工钱,但每日有稀粥和腌菜,勉强能度日。
如此过了一个月,突然有一天杨老爷组织村民聚拢到一起,说要做什么农会。
两人也没在意,自己是外人,能在这里有口吃的,活着就不错了。
但后来辛有福竟然被选为了社兵,郑月娥在辛有福的鼓舞下,到高业沟纺纱厂去做工。
月芹娘听了月娥娘一番细说,叹道:“月娥真是好命,能好好的回来,还发了财。不过这一路上受了不少罪吧。”
月娥娘忙道:“俺娘家的邻居辛有福护着她,也没受多少罪,月娥在那边过的可好了,月娥你和你二婶说说。”
月芹娘听月娥细讲一番,张着嘴,瞪着眼道:“你俩一个月五两?”
月娥娘补充道:“那辛有福,我自小看着他长大,他小时我还抱过他呢,这不是收秋了么,他们那边工坊让回家收秋,工钱都不扣。两人回来主要是要定亲,和你们说一声。”
月芹爹道:“你看咱们光顾在这说话了,走到屋里坐会。”
转头唤已回屋的郑月芹:“快给你婶子和堂姐烧水倒茶喝。”
郑月娥颇有兴致的看了看地上的纺车,笑道:“二婶,纺车纺纱前,按照周记操作手册,是需要先梳棉的,纺的能细一些。”说着,用手比划演示了一下。
月芹娘恍然,拍腿道:“我都忘了,你在那边做的也是纺纱对吧。”
郑月娥道:“纺纱前梳棉,抽线时也要加捻劲,不过咱家这些纺车不行,都是老式的。我们的新纺车可以一边抽线一边加捻劲。线比这种细的多。”
月芹爹正摇着木轴轧棉机,扯下巴掌大的生棉,喂给木轴脱籽。听了忙道:“大妞啊,那你能给二叔弄一台你说的这种新纺车不?”
郑月娥笑道:“二叔,我让有福找工具厂打听打听,他们平时也不单卖,我们那边还有新式的轧棉机,二叔你这院里的生棉,十几下就脱完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