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基建狂潮下的煤炭困局与破局
1912年深秋的山西阳泉,苏明远站在煤矿竖井边缘,看着卷扬机将黑黢黢的煤块提上地面,眉头却锁得更紧。辛亥革命的炮火虽未直接波及矿区,却让北方铁路运输陷入半瘫痪状态——京汉铁路被军阀部队征用运兵,正太铁路的机车零件又因外商垄断而屡屡缺货。仓库里积压的三万担无烟煤像座黑山,压得账房先生每日捧着算盘长吁短叹。
“二叔,直隶督办发来急电,”小厮气喘吁吁递上电报,“说是京张铁路修复急需枕木用煤,愿出市价三成溢价,但要半月内送到张家口。”
苏明辉从上海考察归来的皮箱里翻出张泛黄的地图,手指划过桑干河支流:“大哥你看,官道被溃兵劫掠,铁路又不通,唯有走洋河漕运。去年我在天津见过荷兰人改装的平底煤船,吃水浅,适合上游河道。”
兄弟俩在窑厂办公室的煤油灯下争了整夜。苏明远担心漕运遇冰凌封河,更怕押运船队遭水匪觊觎;苏明辉却算准了军阀急需煤炭稳固防线,连夜草拟了“分段运输”方案:先用骡马将煤运至桑干河上游渡口,再换平底船经洋河到张家口,每段雇佣当地民团武装押运,运费虽比铁路高两成,却能抓住这桩军方大单。
当第一批漕运煤船在张家口码头靠岸时,直隶督办亲自设宴款待。席间,督办无意中透露北洋政府即将启动“全国铁路规划”,仅京张铁路延伸段就需更换十万根铁轨。苏明远敏锐捕捉到商机,次日便派亲信前往汉阳铁厂,却发现英国工程师正拿着图纸与铁厂总办交涉——原来外资企业已嗅到民国基建的血腥味,试图垄断钢轨生产。
“洋人要卡脖子,咱们就自己炼!”苏明辉在家族会议上拍案而起,“去年我在上海见过江南制造局的贝塞麦炼钢炉,只要搞到图纸,咱的铁路配件厂就能改产钢轨。”他没说的是,在考察沪上实业时,他曾目睹日本商人用劣质钢材冒充西洋货倾销,这种商业欺诈让他暗下决心要做“中国造”的标杆。
第二节 铁路配件市场的明暗博弈
津浦铁路济南段的铁轨接头处,苏记配件厂的技术工老周正用塞尺测量缝隙。突然,一列德国西门子公司的检测车呼啸而过,车窗外闪过几个金发技师的嘲笑面孔。三天后,济南铁路局的投诉信就摆在了苏明远的案头:“贵厂生产的鱼尾板误差超过标准,现暂停所有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