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历史小说>中国野史大甩卖> 第30章 福禄寿三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0章 福禄寿三星(2 / 2)

禄星的根源,比福星更明确地指向“天文职官”——它本是紫微垣中“文昌宫”的第六星,名为“司禄星”。《史记·天官书》对文昌六星的职能有清晰划分:“文昌六星,一曰上将,二曰次将,三曰贵相,四曰司命,五曰司中,六曰司禄。”这六颗星共同掌管人间军政、命运,而第六颗司禄星的核心职能,便是“主禄籍”——记录天下士子的仕途升降、官吏的俸禄等级,一句话概括:谁能当官、当多大的官、能得多少俸禄,皆由司禄星裁定。

上古时期,“禄”并非仅指“做官”,还包含“俸禄”“福泽”之意,但随着科举制度的发展,“禄”逐渐与“仕途”深度绑定。尤其是隋唐科举制成熟后,寒门士子唯有通过科举才能入仕,“登科及第”便成了“得禄”的核心象征,司禄星也自然成了士子们最尊崇的星神。每逢科考,长安、洛阳的贡院旁,总会有士子焚香祭拜“司禄星”,祈愿自己能“禄籍有名”,金榜题名。但此时的禄星,仍是天文典籍中抽象的星官,尚无具体人形。

禄星的人物原型,是晋代蜀地一位名叫张亚子的忠义之士。据《华阳国志》记载,张亚子是西晋时绵州(今四川绵阳)人,自幼饱读诗书,为人仗义疏财,又精通兵法。当时蜀地战乱频发,乱兵劫掠百姓,张亚子散尽家财,组织乡勇保卫家乡,多次击退乱兵。后来乱兵集结重兵反扑,张亚子率乡勇死战,最终力竭战死。百姓感其忠义,将他葬于七曲山,为他立祠,称“梓潼祠”,逢年过节便去祭拜,既念他护乡之德,也敬他才学之高——因张亚子生前常教乡中子弟读书,百姓认为他能“佑人学业有成”。

张亚子与司禄星的融合,始于唐代的两次“帝王梦遇”。第一次是唐玄宗天宝年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仓皇逃往蜀地,途中梦见张亚子显灵,对他说:“陛下勿忧,乱贼不久必平。”后来郭子仪果然平定叛乱,唐玄宗返程后,感念张亚子护佑,下旨将梓潼祠扩建为“文昌宫”,封张亚子为“左丞相”,并亲题“文昌帝君”匾额。第二次是唐僖宗年间,黄巢起义军逼近长安,唐僖宗亦逃往蜀地,途中同样梦见张亚子显灵,助他避开叛军追击。唐僖宗继位后,加封张亚子为“济顺王”,并规定天下学宫都要供奉张亚子。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