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重生后,全家追着我宠> 第269章 子孙承志话当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9章 子孙承志话当年(1 / 2)

苏锦璃的葬礼在暮春的晨雾中拉开帷幕。相府门前的青铜狮被擦拭得锃亮,脖颈上系着的素白绸带在风中低垂,与檐下悬挂的百盏白灯笼相映成辉。天未亮透时,京城里的车马便已络绎不绝,穿官靴的文臣、着锦袍的富商、挎着书箱的说书人,甚至还有提着胭脂篮的绣坊姑娘,皆自发前来送行。书坊街的王老板带着学徒们抬来三丈长的挽联,上面用金粉写着"话本传千古,奇女子无双";胭脂巷的绣娘姐妹们捧着当季新制的"素心笺",说要让这清雅的纸香送苏夫人最后一程;就连西市的糖画张也暂停了生意,揣着支未完成的糖画凤凰,蹲在相府墙角默默垂泪。

灵堂内,檀香与烛火的气息交织成一片肃穆。小月儿穿着素白丧服,跪在灵位前,手里紧紧攥着一方锦帕,帕角绣着苏锦璃亲手教她的缠枝莲纹。她面前的供桌上,摆放着苏锦璃留下的最后一本话本手稿,泛黄的纸页上还留着她弥留之际写下的墨迹——"来生,糖画摊见",那字迹力透纸背,却又带着临终时的颤抖,像极了她一生刚柔并济的模样。

"奶奶,"小月儿对着灵位喃喃自语,指尖轻轻拂过那些字,"您瞧,书坊已经把《锦璃传》印出来了,街口的说书人都在讲您的故事呢。"她想起昨夜整理手稿时,发现夹在书页里的半片糖画竹片,上面还留着五十年前的糖渍痕迹,"孙女儿给您写了新故事,写您在街头抢糖画,写您掀翻茶盏骂退恶奴,要让全天下人都知道,您是多么了不起的女子。"

念璃站在女儿身后,素服上的银簪随着身体微微晃动。她望着灵位上母亲含笑的遗像,想起昨日在书房整理遗物时,翻到母亲年轻时的读书笔记,扉页上用朱砂写着"女子当如蒲苇,韧且强"。那时母亲刚重生不久,在柳氏的刁难下偷偷读书,如今这几个字已被岁月磨得模糊,却像烙印般刻在她心里。"娘,"她声音哽咽,"您教我的算盘我还在用,您说'女子也能算清人生账',女儿记下了。"

苏珩穿着一身簇新的玄色蟒袍,腰间玉带扣硌得他心口发疼。他攥着那把跟了自己一辈子的玩具大刀,刀鞘上的红缨穗子早已褪色成灰白,却被他用蜡一遍遍打亮。灵堂前有年轻官员低声议论苏锦璃的传奇,他听见"相府嫡女话本大家"的称呼,忽然想起幼时跟着姐姐在花园里练刀,姐姐嫌他姿势难看,抢过刀鞘敲他脑袋:"小珩,要像刀一样直,别学柳氏那套弯弯绕绕。"如今刀还在,姐姐却走了,他猛地转身,用袖口狠狠擦了擦眼睛,粗声粗气地对前来吊唁的宾客说:"我姐这辈子,活得比谁都敞亮!"

苏清瑶站在灵位右侧,手里捧着个螺钿胭脂盒,盒盖开合间露出"醉流霞"的明艳色号。她想起上个月还与苏锦璃在花园调试新色,姐姐说要调一款"晚霞归",像极了他们当年在江南见过的落日。如今胭脂已成,姐姐却不能见了。"锦璃,"她对着灵位挑眉,语气依旧带着惯有的傲娇,"你那套'美妆经'我可都记下了,新出的'锦璃红'卖得可好,比柳氏当年用的胭脂强百倍。"说着说着,眼泪却滴在胭脂盒上,晕开一小片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