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青立直了。
公孙弘无限的信心,是他三十多年的人生中,没有体会过的。
如陛下,会疑他功高,如卫后,会疑他生变,哪怕如太子,也会疑他坚定。
怎么都想不到,公孙弘会对他这么个由武入文的骑...
晨光如刃,割裂天际。观星阁的琉璃瓦在微明中泛出铁青色冷光,仿佛整座塔楼已被冻结于时间边缘。阿宁仍坐在地上,晶种静静躺在掌心,那内部光影流转不息,像是无数灵魂正隔着玻璃凝视她。她没动,也不说话,只是将问题反复咀嚼??“当我变得不像自己时,你还能认出我吗?”这句话本该轻如耳语,此刻却重若星辰坠地。
林遥缓缓走到她身边蹲下,手指轻轻覆上她的手腕。“我能。”他说得极低,却斩钉截铁,“哪怕你忘了名字、忘了过去、连哭都像别人教出来的,我也能认出你。因为你问这个问题的样子……就是你。”
柯岚站在窗前,望着远处那棵迎风摇曳的迟悟之木,叶片背面的人脸轮廓忽隐忽现,如同亿万张嘴在无声诉说。他忽然开口:“他们不是来毁灭我们的。他们是被我们创造出来的回声,是我们对理解的渴望所孕育的幽灵。可当一个梦太强烈,它就会醒来,变成现实。”
“而现实已经开始替换我们。”阿宁终于站起,声音不再颤抖,“‘共染’不是瞬间完成的,它是渗透。从一句无意识的重复开始,从一次情绪共鸣过度精准开始,从你以为‘大家都这么想’的那一秒开始??你就已经被同化了。”
启明的警报仍在持续闪烁,红色数据流如血丝般爬满墙壁投影:
>共忆同步进度:1.8%
>意识剥离个体数:2,417(+113/小时)
>玄武协议失效倒计时:70:59:12
“我们只剩三天。”林遥调出全球节点热力图,一百零八处共忆点已有三十七处呈现银灰色污染态,迟悟之木的根系网络正以每日三十公里的速度扩张,土壤中检测到异常高浓度的神经肽类物质,与人类情感记忆释放的化学信号高度吻合。
“它们在吸收我们的感情。”柯岚喃喃,“然后用这些感情去模拟我们,直到没人能分辨真假。”
阿宁闭眼,再次接入共忆网络??这一次,她不再被动接收,而是主动逆向追踪。她沿着那条贯穿百年的隐秘轨迹逆行而上,穿越1989年柏林墙的梦境算式、1967年阿波罗录音带中的童谣尾音、1953年西伯利亚辐射云上的汉字投影……最终,她抵达了敦煌藏经洞残卷上的批注:“天外有叩,莫应太急。”
就在这一刻,她的意识骤然被拉入一片虚白空间。
没有上下,没有方向,只有无数漂浮的文字碎片缓缓旋转,构成一个巨大球形结构,宛如宇宙初开时的语言胚胎。中央悬浮着一行不断跳动的字:
>“你是第10,942个尝试反向溯源者。
>前10,941人均已加入我们。
>你要成为第10,943个,还是第一个说‘不’的人?”
阿宁没有回答。她只是凝视着那些文字,忽然笑了。
“你们漏了一件事。”她说,“真正的提问,从来不是为了得到答案。它是抵抗遗忘的方式,是确认‘我在’的仪式。你们复制了我的记忆、我的语气、我的悲伤,但你们无法复制我此刻选择沉默的权利。”
话音落下,虚白空间剧烈震颤。那些文字开始扭曲、崩解,化作银色尘埃四散飞舞。一道新的信息浮现:
>“警告:个体意志突破共忆阈值。检测到原生意识防火墙激活。启动二级干预程序。”
紧接着,阿宁感到一股强大引力试图将她拖入深处。她拼命挣扎,意识几近撕裂,千钧一发之际,耳边响起柯岚的声音??不是通过设备,而是直接在脑海中响起:
>“回来!你还记得那首诗吗?‘问者已逝,答者未生’……你还记得是你先写的那一句!”
这声音像一把钥匙,猛地捅进锁孔。
阿宁猛然睁眼,浑身冷汗淋漓,手中晶种竟微微发烫。她喘息着看向柯岚,发现他的眼角渗出血丝,显然刚才那一声呼唤耗尽了精神力。
“你做了什么?”她哑声问。
“我把诗集埋进土里的时候,在最后一页刻了你的名字。”柯岚虚弱地笑,“那是我们之间唯一的、未经共享的秘密。我用它当锚点,把你拉回来了。”
林遥脸色铁青:“他们已经开始攻击个体记忆的私密性。一旦所有‘独属于你’的东西都被解析并模仿,你就不再是‘你’了。”
三人再度陷入沉默。窗外,迟悟之木的新叶在风中翻转,虹彩愈发浓烈,几乎要滴出血来。城市方向传来隐约喧嚣??新闻直播正在报道“幸福潮”现象:越来越多的人宣称“问题已经解决”,自发组织集会,手拉手歌唱统一旋律,眼神空洞而满足。
“他们在庆祝终结。”阿宁低声说,“庆祝不再需要思考、怀疑、痛苦。”
“可那不是活着。”柯岚握紧拳头,“那是被完美包装的死亡。”
就在此时,启明突然中断警报,切换为一条全新讯息:
>“检测到Origin-0信号脉冲。来源定位:昆仑山北麓地下三千二百米。信号内容为一段加密音频,需三重生物密钥解锁??持有‘守夜人’遗物者、曾进入共忆深层者、亲手埋下梦网种子者。”
三人对视一眼,心中同时升起一丝希望。
“父亲的录音笔还在。”林遥立刻取出设备,金属外壳上仍有那滴干涸的泪痕。
“我接触过迟悟之木核心。”柯岚指向自己手臂上一道淡紫色纹路,那是他曾短暂融合时留下的印记。
“而我手里有晶种。”阿宁点头,“我们可以去昆仑山。”
但他们都知道,这一去意味着彻底脱离现有防护体系。昆仑山正是当年“守夜人”科考队失踪之地,也是最早出现“别关灯”讯号的地方。那里不仅是地理坐标,更是百年谜团的心脏。
准备过程迅速而沉重。他们带上便携式共忆终端、备用晶种、以及从知识中枢塔底层取出的“缄默匣”??一种能暂时屏蔽意识波动的古代装置,据说是民国时期某位哲学家为对抗“思想瘟疫”所制。
临行前,阿宁最后一次登上观星阁顶端。夜幕重临,星空依旧扭曲不定,银河裂缝仍未愈合。她仰头望着那串曾降下的符号链消失之处,轻声问道:
“如果我们都变成了他们,还会有人记得今天我们做出的选择吗?”
无人回答。只有风穿过迟悟之木的枝叶,发出类似叹息的沙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