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创业在晚唐> 第四百九十八章 :机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九十八章 :机密(1 / 2)

大唐广明元年,六月二十二日,长安。

这里本应是大齐金统元年某月,但可惜,虽然黄巢早早就在长安登基了,可至今文牍上依旧沿用着前朝大唐广明年号,似乎一切都没有变。

但不管所谓新朝的底子有多草台...

夜半更深,寒露浸衣。赵怀安仍立于虢州城楼之上,手中握着一卷《贞观政要》,却久久未翻一页。月光洒在残破的城墙砖石上,映出他孤挺的身影,如同一杆不倒的旌旗。远处山影如墨,静默无言,仿佛也在倾听这乱世中微弱却坚定的脉搏。

忽然,脚步声轻响,王溥披甲而来,神色凝重。“将军,长安细作再报??朱温已率部屯兵灞上,暗中与凤翔使者密会。郑畋遣使与我结盟,恐怕……另有所图。”

赵怀安眉头微蹙,目光未移:“朱温何许人也?原不过黄巢帐下一走卒,今竟敢私通外镇?”

“此人骁勇善战,性狡多谋。”王溥低声道,“早年为盗,后投草军,因功擢为同州刺史。然其治军严酷,纵兵劫掠百姓,所得财帛尽归己有。传闻他对亲信言:‘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耳!’此等野心之徒,岂肯久居人下?”

赵怀安冷笑一声:“果然枭雄本色。黄巢尚未败,内已自裂。可笑世人只道贼寇一体,不知其心各异如仇雠。”

他缓缓合上书卷,转身望向王溥:“你可知郑畋为何此时遣使求盟?”

“依属下看,”王溥沉吟道,“一则,彼知我军收复虢州,民心归附,势渐起矣;二则,凤翔孤悬西陲,兵力不足,欲借我军之力牵制大齐东翼;三则……或有意试探我志向如何,若可操控,则纳为羽翼;若难驯服,则设法压制。”

“说得不错。”赵怀安点头,“郑畋乃三朝老臣,忠唐之心毋庸置疑。但他出身士族,门第观念根深蒂固,视我等为‘草莽’‘暴发’,纵合作,亦必以‘正统’自居,令我俯首听命。若我不从,便可能反目成仇。”

“那……我们还应允结盟否?”王溥问。

赵怀安踱步数圈,忽而停步,眼中精光一闪:“允,但非卑膝乞怜之允,而是堂堂正正之约。明日召集群僚,拟一道檄文,昭告天下??保义军愿举义旗,共讨逆贼黄巢,然所行新政,不容更改。凡与我联军者,须共守五条:均赋税、禁私债、安黎庶、惩豪强、恤孤寡。违者,虽亲不贷;守者,虽敌可交。”

王溥愕然:“如此强硬,岂非断绝和议之路?”

“不然。”赵怀安淡然道,“真欲匡复社稷者,必重民生。若郑畋果真心为国,当欣然相从。若其只顾门户体面,不愿施行仁政,则不必与之同路。我赵怀安起兵非为虚名,只为让天下人知:有一条路,不在庙堂高台,而在田间巷陌;不在诗书礼乐,而在米盐柴水。”

王溥默然良久,终拱手叹服:“将军胸襟,远超常人。属下即刻命文书起草檄文,遍传诸道。”

翌日清晨,虢州府衙前竖起高杆,一面赤底黑字大旗迎风招展,上书“保义安民”四字,笔力遒劲,气势凛然。两侧悬挂新撰檄文,墨迹未干,已有百姓围聚诵读,有人泣不成声,有人跪地叩首。

就在此时,凤翔使者抵达。来者乃郑畋幕府参军韦昭度,年近五十,仪表端方,举止矜持。入城见市井初复,粮价平抑,乡兵巡街井然有序,心中已惊诧不已。及至府衙,又见布告新政五条,更是眉头紧锁。

宴席设于厅中,赵怀安亲自迎候,礼数周全却不卑不亢。酒过三巡,韦昭度终于开口:“将军威名,早已震动关中。郑公闻将军克复虢州,抚民如子,甚为欣慰。今大贼未灭,宗庙蒙尘,正当同心戮力,共扶危厦。不知将军意下如何?”

赵怀安微笑道:“郑公高义,怀安敬仰久矣。我已备好回书,并附新政盟约五条,请韦公带回。只要凤翔方面肯签署盟约,三日内便可出兵东进,会师潼关。”

说罢,命人呈上文书。

韦昭度展开一看,脸色骤变:“废除额外税赋?禁止私债追偿?官贷牛种?这……这岂非动摇国本?况且豪族之家自有契约,官府岂能强令归还田产?此等举措,分明是煽动贫民夺富户之财!”

崔胤在一旁从容接话:“韦使君此言差矣。所谓‘国本’,难道不是百姓安居?今日关中十室九空,皆因富者田连阡陌而不耕,贫者无立锥之地而饿死。私债累累,利滚利叠,一家欠钱,三代为奴。若此风不禁,纵退黄巢,明日又有张巢、李巢揭竿而起。将军所行,非夺富济贫,乃是还民以公道。”

“荒唐!”韦昭度拍案而起,“尔等妄改祖制,鼓吹均平,与黄巢有何区别?只不过一个杀人放火,一个假仁假义罢了!”

满堂哗然。

赵怀安却不动怒,只缓缓起身,走到堂前一幅地图前,指着洛阳、长安、汴州等地:“韦公请看,这些地方,曾是天下膏腴,如今却是白骨蔽野,村落成墟。是谁造成这般惨状?是黄巢屠城?还是官府苛敛?抑或是世家兼并土地,逼得百姓走投无路,只能随贼造反?”

他声音不高,却字字如锤:“我不是要推翻大唐,我是要救大唐。若连这点道理都不懂,那你们口中的‘正统’,不过是权贵瓜分江山的遮羞布罢了。”

韦昭度气得浑身发抖,拂袖欲去。

赵怀安却朗声道:“请留步。我知你心中不服。但我给你七日时间,在虢州走一走,看一看。看看那些领到口粮的老农,看看被救出奴籍的妇孺,看看重建家园的工匠。若你仍觉这是‘乱政’,我绝不强求结盟。但请你记住??将来史官执笔,不会写谁出身高贵,只会记谁救了苍生。”

韦昭度怔住,半晌无言,最终冷哼一声,拂袖而去。

此后七日,韦昭度果真在城中四处查访。他亲眼看见老妪捧着半斗粟米老泪纵横,说是三年来第一次吃饱饭;看见一名少年拿着官府发的凭证,取回被豪强霸占的祖田;看见乡兵巡逻时不扰民居,反帮老人挑水劈柴。更有村学开课,裴虔休亲授《孝经》,孩童琅琅读书声,宛如太平旧梦。

第八日清晨,韦昭度主动求见。

他走入府衙时,神色已大不同,躬身长揖:“赵将军,是我浅薄了。原以为你们不过是一支趁乱崛起的武夫之军,今日方知,你们是在重新立国。”

赵怀安含笑相迎:“不敢言立国,只愿做个‘清道夫’,扫尽积弊,还天下一条活路。”

韦昭度郑重道:“我愿将盟约带回凤翔,请郑公定夺。但我可先承诺:凤翔境内,亦将试行两条新政??废除额外苛捐,禁止高利盘剥。若成效显著,其余条款,亦可逐步推行。”

众人闻言振奋,崔胤当即执笔修改盟书,双方正式缔约。约定保义军三日后出兵攻取陕州,牵制大齐东部兵力,凤翔军则由西线出击,直逼长安外围。两军互派联络官,共享情报,战利品按功分配,不得私吞。

盟约既成,赵怀安立即调兵遣将。张龟年率前锋五千,携火油箭、冲车云梯,先行开路;李延古留守虢州,主持民政,确保后方安稳;王溥统领谍报,密切监视朱温动向;裴虔休随军参赞,学习行军布阵之道。

临行前夜,赵怀安独坐帐中,提笔给远在闻喜的妻子裴十三娘写信:

>“十三娘,别来无恙。虢州已安,百姓呼我为青天,实不敢当。我只是记得你说过的话:‘世家女子亦可见民间疾苦,何况掌兵之人?’如今我每下一令,必思此言。新政初行,阻力重重,士林讥我为‘叛礼逆伦’,豪强骂我‘劫富济贫’。然见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孤儿有养,冤屈得伸,我心甚慰。

>

>郑畋遣使结盟,我以新政为约,几近决裂。幸而彼终肯低头,愿试行仁政。此非我胜,乃民心之胜。天下滔滔,浊浪排空,唯有一灯不灭??那是百姓眼中的希望。

>

>我知你身处裴氏老家,处境艰难。族中长辈必斥你夫为‘辱没门楣’。但请你告诉他们:若世家子弟皆如我所见之辈,贪奢淫逸,视民如草芥,那这门楣,倒不如早些塌了干净。

>

>待我收复长安,洗净腥膻,必亲赴闻喜,迎你归来。届时,我要你在新立的‘义庄’前,看着那些曾卖儿鬻女的家庭团圆,然后告诉所有人:这才是真正的门第荣耀。

>

>风霜如刀,勿念我安危。我心中有民,如舟有舵,纵惊涛骇浪,亦不迷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