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创业在晚唐> 第四百九十九章 :暗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九十九章 :暗流(2 / 2)

众将振奋,纷纷献策。

程宗楚主张由凤翔军为主力,自西面强攻关中要道;王茂章建议派轻骑绕行南山,突袭春明门;孙泰则提出联络城内义士,里应外合。

赵怀安一直沉默倾听,直到最后才开口:“诸位所言皆有理,但我以为,当前首要,并非如何攻城,而是如何立信。”

众人侧目。

“信?”宋建皱眉,“何谓立信?”

赵怀安起身,朗声道:“如今四方藩镇云集,各有私心。有的想抢头功,有的想占地盘,更有甚者,打着勤王旗号,实则伺机割据。倘若我军不能率先垂范,如何服众?如何得民心?”

他顿了顿,继续道:“故我建议,在大军开拔之前,先颁《约法三章》:一、不得擅离营区扰民;二、不得私取民间一物;三、临阵退缩者,斩!违令者,无论何军,皆由都统府统一执法,绝不姑息!”

帐中一时寂静。

片刻后,李茂贞缓缓点头:“善。此令即刻拟定,由我凤翔军率先执行。并通告诸军,三日后在校场阅兵,检视军容军纪。若有不服者??”他目光扫过全场,“请自行退出勤王之列。”

命令下达,全军震动。

三日后,校场点兵。八万大军整装列阵,盔明甲亮,步伐整齐。李茂贞亲自主持检阅,每过一营,皆细察其军容、兵器、马匹及后勤辎重。凡有懈怠者,当场训斥;情节严重者,主将摘去肩章,押往后营待审。

最令人震惊的是,就连易清琳也被当众责罚。因其部下仍有私藏民粮之事,李茂贞命人将其帅旗降下半尺,并警告:“再犯,斩旗斩将!”

此举一出,诸军悚然。自此,勤王军风气为之一肃。

而在这一切发生的同时,那幅《保义军八十八功臣图》也在悄然成型。

吴供奉与张道济日夜赶工,不仅描绘了李茂贞、赵怀安、程宗楚等核心将领,还将许多默默无闻却功勋卓著的小将纳入其中:有在栎阳背负重伤战友爬回阵地的火头军老卒赵六斤;有夜渡渭水送信却被箭射穿肩膀仍坚持到底的斥候队长霍七郎;还有那位在雍县疫病流行时主动照料病患最终染疾身亡的医官孙文远……

每一个人,都被细细勾勒,神情生动,栩栩如生。

某夜,赵怀安独自前来观看作画。月光洒在画卷之上,那些尚未上色的线条仿佛有了生命。他在画面边缘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竟是他自己,站在李茂贞身后半步,右手按刀,目光远眺,似在凝望未来的长安。

他怔住了。

“怎么?”张道济轻声问,“不像?”

赵怀安摇头:“太重了……我不配站在这里。”

“为何不配?”张道济认真地看着他,“你随李公起兵以来,大小十七战,未尝败绩。渭北破贼,栎阳断后,雍县整军,哪一件不是关乎存亡?你在,军心就在。你说你不配,谁配?”

赵怀安久久无言。

良久,他低声说道:“我只是怕……怕有一天,当我回头看这一幅画时,会发现有些人已经不在了。”

张道济默然,继而轻叹:“正因为会离去,才更要留下。不然,谁还记得他们曾经来过?”

赵怀安抬起头,望着画中那一张张鲜活的脸庞,忽然觉得胸口胀痛。他知道,这些人中有太多已经永远留在了战场上,再也无法亲眼看到这幅画完成的那一天。但他们的眼神,他们的姿态,他们的气息,都将通过这笔墨流传下去。

第二天清晨,李茂贞再次召集众将。

“大军将于五日后正式东进。”他宣布,“目标:长安。”

全场肃立。

“此战,不为封侯,不为富贵。”他目光炯炯,“只为还天下一个清明,为百姓争一口活气,为我们死去的兄弟讨一个公道!”

“愿随主公赴死!”众将齐声怒吼,声震九霄。

就在大军准备出发的前夜,韩全诲突然秘密求见李茂贞。

两人密谈许久,内容无人知晓。但次日清晨,韩全诲便匆匆离去,而李茂贞则召集心腹,低声交代了几句。赵怀安注意到,主公的眼神变得格外深邃,仿佛藏着某种决断。

出发当日,天降细雨。

八万勤王军冒雨列阵,旗帜湿透却依旧高扬。百姓自发聚集城门口,焚香祷祝,哭声一片。许多人家门前摆出茶水饭食,只为让将士们喝一口热水。

李茂贞骑马立于城门之下,回头望了一眼雍县??这座承载了太多血与火的城市。然后,他举起斧杖,向前一指:

“出发!”

大军开拔,铁流滚滚向东而去。

而在那间静谧的画室之中,吴供奉完成了最后一笔。

整幅《保义军八十八功臣图》终于落成。画面上,李茂贞端坐中央,群将环侍,或怒目执刃,或沉静凝思,或仰望苍穹,每一个人物都仿佛在诉说着自己的故事。背景之中,隐约可见战火、城墙、奔马与朝阳。

最令人动容的是,在画卷最下方,用极小的字体刻下了所有阵亡将士的名字??整整三百二十一人。

张道济放下笔,长吁一口气,喃喃道:“成了。”

窗外,雨停了。

一道彩虹横跨天际,恰好映照在那幅巨画之上,宛如天启。

多年以后,当大唐终于还都长安,这幅画被郑重悬挂于新修的凌烟阁最高处。每逢清明,皇帝亲临祭拜,百官肃立致敬。而民间传说中,则说每当国家危难之际,夜深人静之时,画中人物便会微微颤动,仿佛随时准备再次出征。

只是无人知道,真正让这幅画拥有灵魂的,从来不是笔墨丹青,而是那一段段真实存在过的忠诚、热血与牺牲。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